(613~687)唐代僧。梵名 Divākara,音译地婆诃罗。中印度人。广通三藏,兼善五明。高宗仪凤(676~678)初年至唐,介绍印度中观派之新学说,就鸠摩罗什以来之三论而言,称新三论。至武后垂拱年间,共译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经等十八部,三十四卷。垂拱三年十二月于东太原寺入寂,享年七十五。[华严经传记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 p145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月初朔日曰旦,十五日曰望。...即临济宗师家接化学人时所用八种方法之一。为临济宗八棒之第八。谓师家接得学人时,不容学人拟议,下棒扫除凡情、圣...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一载,一切众生皆由色、受、想、行、识五法积聚而成身,此五蕴即为真如实相之理,故称五蕴实相...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诸佛平等的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空,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饮食)旧称曰非时药。四药之一,自朝至初更得服之八种浆水也。百一羯磨五曰:更药者昼日应饮,如其至夜,但齐初更...亦名:绵作卧具戒犯缘、乞[帛*系]作三衣戒犯缘、乞蚕[帛*系]作袈裟戒犯缘、蚕[帛*系]袈裟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第一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八识顺序,由本向末数,此为第一识。...【有色诸法】 p0546 瑜伽六十五卷七页云:复次云何有色诸法?谓若略说,有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由彼诸色,具...【声闻相应作意修】 p1394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杂语)黄金之麈片,能自由通行于体中者,为微之七倍,极微之四十九倍。...亦名:五法四依邪正对明 子题:相似语、妄语、鱼肉制断邪正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佛在罗阅祇时,提婆达故执五法...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个妄想,一个妄想就是一个生灭及一个生...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我们就是从生到死的所有的做的...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人家学点东西。老和尚待我就象疼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走到哪儿...在过去,有一群画家,每个人在绘画创作方面各有所长,深受世人的赞赏。他们有的擅长色彩表现,但不擅长构图;有的擅...
原文: 董文恪公为少司空时,云昔在富阳村居,有村叟坐邻家,闻读书声,曰:贵人也,请相见。谛观再四,又问八字干...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能存钱。有机会,他就到富翁的家去,也因此有些机会能够遇见佛...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想学佛首先要知道因果,并且相信因果的道理。...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横着走路?这个形体为什么有直有...
日照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日想观 | 下篇:日照四洲 |
又作污道沙门。为四沙门之一。沙门,为出家修道者之通称。坏道沙门,指沙门中违犯禁戒、染污佛道而无惭愧心之伪善者...
旦望
扫除凡圣棒
五蕴实相
一真法界
更药
[帛*系]作卧具戒犯缘
第一识
有色诸法
声闻相应作意修
金尘
助破僧违谏戒缘起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圣安法师与虚云老和尚朝山奇事
集体创作

相同八字与不同命运

对抗危险的唯一保障是正确的心念
学佛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