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智。心为体,智为用,体用二者并举,故称心智。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八·八二八上):“口常说法非无义,心智寂灭无缘照。” p140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婆利师迦】 亦云婆师迦,又云婆使迦,此云夏生华。又翻雨华,雨时方生,故曰雨华。...【别解脱】 p0688 集异门论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别解脱?答: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见,...(杂语)裂破也。无量寿经上曰:掴裂邪网。同述文赞曰:掴古恶反,亦裂也。...(术语)佛之光明也。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照耀最第一。...位于福建福州东郊、闽江北岸。山势绵延十七公里,岭上有巨石,其形如鼓,故称鼓山。山由数峰组成,其最高者称大顶峰...(959-1020)宋时高僧,为净土宗第七代祖师。俗姓颜,钱塘人。宋淳化中,住南昭寺,结净行社,领导念佛,王文正公旦...(1884~1955)江苏泰县人,俗姓陈。法名印光,一字显道。十岁即随三乘法师出家,十八岁于焦山受具足戒。宣统三年(...(术语)简约说法之枢要者,即枢要之法义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心地观经七曰:是名为出世法要。...梵语 mārga-anvaya-jāna。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观色界、无色界之道谛所得之无漏智。此智类似于观欲界之道谛所得...Yuankong 日本佛教净土宗创始人。俗姓漆间,幼名势至丸,号法然。美作国(今冈山县)人。岁投菩提寺观觉出家,...又作五部杂断。谓佛与独觉在凡夫位以六行观合断下八地见修五部之惑。五部指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间事相之...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一天,世尊从灵鹫山下来,在路上遇到了鹿头梵志。佛陀和梵志一...
一、出生书香,聪颖博学 中国净土宗初祖庐山东林寺开山祖师远公大师,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世代书香...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惨,因而断绝爱欲,更能不被世间一切假相所执迷: 第一:新死...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为何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能往生...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完美的、圆满的、清净的生命。不离自性,本自有之。本来无一物...
以前写过《学佛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
心智
【佛光大辞典】
上篇:心眼 | 下篇:心无宗 |
【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p1305 瑜伽七十七卷五页云: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
婆利师迦
别解脱
掴裂
佛光
鼓山
省常
守培
法要
道类智
源空(Genku 1133~1212)
五部合断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慧远大师画传
戒淫九想观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简单生活让贪欲减少,更容易得到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