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名僧。又称太贤。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其确实活跃时间在新罗景德王时代(742~764)。主要著述有:成唯识论学记、瑜伽纂要、唯识决择、菩萨戒本宗要、梵网经古迹记等。师于唯识、华严、戒律三学均有极深之造诣。于唯识学宗圆测、慈恩、道证,于华严学宗元晓、法藏,于戒律学宗义寂、胜庄。师始治华严,后攻唯识,皆能通达无碍。新罗佛教界深受元晓之影响,而元晓之后进学者,则又承大贤之学;中国学者,亦多称之。所著“梵网经古迹记”,影响及于日本平安时代之唯识学者善珠(724~797)。善珠所著“梵网经略疏”,其体系即依据大贤之“梵网经古迹记”而成。景德王天宝十二年(753)发生大旱,大贤奉诏入宫讲“金光明经”祈雨,涸井忽涌泉,高达二十二公尺,因名该井为“金光井”。曾受国王召请,后隐栖深山以终。大贤信仰弥勒菩萨,常绕弥勒菩萨圆塔经行,据闻当大贤绕塔时,弥勒菩萨之脸常随着大贤而转。[朝鲜佛教の寺と历史] p88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十种邪见之一。谓于苦、集、灭、道等诸谛之理,心存犹豫而无决定之见。[瑜伽师地论卷八、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三](...子题:大地无边戒亦无边、草木无量戒亦无量、虚空大海戒德高深、戒德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非情境)萨婆...【阿隰摩揭婆】 此云虎珀,其色红莹。博物志云: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千年,化为虎珀。广志云:生地中...(经名)普贤菩萨劝发品之略。法华经第八卷,第二十八品之名。说普贤菩萨自东方来,以种种胜事奖发持经人之心。...(术语)数论二十五谛之一。冥诸者自性之异名。...又作涅槃饭。以涅槃比喻饭食。南本涅槃经卷四(大一二·六二五下):“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一)七处善之略称。(参阅“七处善”106) (二)佛所说大小乘经典具有七善。此大小乘经论之解略异。(一)据成实论三善...【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p0463 瑜伽七十八卷一页云:复次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观自在菩萨白佛...【心不相应行法】 为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又作心、色不相应行。指不属于色、心二法,与心不相应的有为法的聚集,计...十境之一。又作魔境。天台宗立十乘观法,其对境亦有十种,魔事境为其中之第五。指修行人于观察阴境、烦恼境、病患境...“广教”之对称。又称略戒。以释尊成道后,弟子未犯戒之十二年间,佛所教诫之法,即(大二二·一○二二下):“善护...(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左手拿着一把香,右手...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苦。但是如何离苦呢? 佛法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转...
复孙艺民居士书 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嗔,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而这四位菩萨的坐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象征的含...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年冬天,他到溪边玩耍时,看到一名渔夫抓起一只小白龟说:「这...
(三宝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师 编订) 古时贤者编了《不可录》一书,记载了淫欲之害、戒淫格言以及福善祸淫的实例,详细...
大贤
【佛光大辞典】
上篇:大论十种戒 | 下篇:大轮明王 |
缚者,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系缚于人,不得自在,故曰缚。缚有三,即: 一、贪缚 二、嗔缚 三、痴缚 何缘...
疑见
戒境遍情非情境
阿隰摩揭婆
劝发品
自性冥谛
涅槃食
七善
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心不相应行法
魔事境
略教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印光大师开示纵欲的危害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四大菩萨的坐骑及象征意义
回归纯真的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