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境之一。又作魔境。天台宗立十乘观法,其对境亦有十种,魔事境为其中之第五。指修行人于观察阴境、烦恼境、病患境、业相境等前四境后,犹未破惑,而天魔恐惧修行人若破惑度他,将损失其魔民,又虑修行人得大神通、大智慧,必受调伏控制,故发动种种魔事,破坏其修行。此际修行人宜先观察而诃弃之,不使进入;其次自头至足一一谛观身心了不可得,令魔无所住;如是三观之而魔仍不去,即当以死为期,一心用观,使道行成就。[摩诃止观卷五上) p688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亦名:出家功由菩萨 子题:居家迫窄犹如牢狱、出家宽旷犹如虚空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华严云:‘若有不识出家法,...(818~887)日本真言宗僧。通称池上僧都、南地院僧都。初随护命学唯识,后受实慧、宗睿、真雅之密宗,且嗣真雅之法...【傲】 p1254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术语)名目与言句也。唐华严经三十二曰:于一一法名言悉得无边无尽法藏。...(名数)一十戒,二具足戒。此二种戒共为不淫戒,故名出家戒。...【键[金*咨]】 母论译为浅铁钵。经音疏云:钵中之小钵,今呼为鐼子。十诵律云:钵半大键[金*咨],小键[金*咨]。...指众生颠倒、世界颠倒。据楞严经卷七载,二种颠倒即:(一)众生颠倒,指众生不明自性,逐妄迷真,随顺妄惑而造妄业,...梵语 nimitta,巴利语同。全称瑞相(梵 pūrva-nimitta,巴 pubba-nimitta)。又称瑞应、奇瑞、祥瑞、灵瑞。即显现...(譬喻)忧之深譬如海。智度论二曰:心没忧海,不能自出。...(名数)一我空,二法空,三俱空,我法俱空也。见金刚经刊定记一,三藏法数十。又,三解脱门曰三空。见大乘义章二及...【信差别有三种】 p0870 成唯识论六卷一页云: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准提咒持诵仪轨...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杀的功德十分广大,而杀生的果报又极为可怖,实为我们学...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会里,结婚特别讲究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 前最高法院的审判长...从前,有一个叫耆婆的老先生,他会一种很特别的功夫,即对音声非常敏感,只要有任何声响发出,他就能凭藉双耳分辨出...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心情不好,对身体是巨大的威胁!就连医生也经常在评价某些病人的时候说:主要是压力太大!坏心情...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
魔事境
【佛光大辞典】
上篇:魔事 | 下篇:魔怨 |
谓一来果。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所言有为一来果者。谓彼果得。及彼得得。有学根力有学尸罗。有学善根。八...
出家元缘
源仁
傲
名言
出家二戒
键[金*咨]
二种颠倒
瑞
忧海
三空
信差别有三种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天耳通
生气对身体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