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八卷一页云:复次依乘假立分别解说如实大乘,当知如解深密经中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云何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地。增上慧清净,于后后地转胜妙故;当知能摄从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当知如是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刘宋慧简译。全称佛说阎罗王五天使经。略称焰罗经、五天使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述说佛以天眼能随众生...【乐受】 p1307 如受支差别中说。 二解 如二十一种受中说。 三解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领受境相,适悦身心;说名...阐述法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题之大乘经典。据诸经录所载,历来汉译涅槃经有如下十五种:(一)胡般泥洹...(术语)灭无漏之种子,永不可成佛者。唯识论所说五种性中之无性有情,楞伽经所说二阐提中之断善阐提也。释门正统八...(术语)忍耐而为善事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术语)邻似佛之极果也。谓舍利弗等之大弟子。三论玄义曰:邻极亚圣名舍利弗。...位于陕西西安。又称喇嘛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为西安地区唯一之藏密黄教寺院。寺前有六角攒尖御碑亭。...(术语)大梵天王所出之音声有五种清净之音,佛之音声亦如是,故三十二相中有梵音相。法华经序品曰:梵音微妙,令人...(术语)大日经疏十九曰:有常悲者,乃合引入曼陀罗也。...(一)位于河北房山县西南。即石经山。因时有白云绕山麓,故称云居山。有五峰,号五台,唐金仙公主各建白石小塔于其上...梵语 nirodha-samāpatti。又作灭受想定、灭尽三昧。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即灭尽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中只有人能修行解脱,所以佛陀慈悲开示,要佛...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我们。他们转身而去,带走一段光阴、一...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的关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生活...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三关相比,是最起码的基本功,所以称之为小三关。...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是随做而不着。 就像在家庭中,不能说学了佛法以后都平等了,...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
与我们所认为的恰恰相反,鱼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保持河水、湖水和海洋清洁的。作为食腐动物,鱼在食物链中占有很...
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法相辞典】
【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p0463
上篇:四种离系立四无为 | 下篇:四缘不得安隐而住 |
指众生之五根。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能生情识,故称五情。[大智度论卷十七、卷四十] p1145...
阎罗王五天使经
乐受
大乘涅槃经
灭种
忍善
邻极
广仁寺
梵音
引入
云居山
灭尽定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佛教的生命观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供香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