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大日经疏十九曰:“有常悲者,乃合引入曼陀罗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共无明有二种】 p0338 成唯识论五卷七页云:不共无明、总有二种。一、恒行不共。余识所无。二、独行不共。此识...亦名:盗戒缘起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在罗阅城,有檀尼迦,在闲静处草屋坐禅,为人持去,乃作全成瓦屋,佛令...(外道)即数论师也。...位于河北南宫之旧城。为南宫故城普彤寺内建筑,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明成化十四年(1478)洪水泛滥,县城始迁...清代民间宗教。起于道光年间(1821~1850),教主王法中,曾从河南涉县之申老叙学习教理,申老叙唱“南无天国阿弥陀...(杂语)谓偶见即逝也。法华经言: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参看优昙华条。...其义有二,即:(一)指佛所住之国土。又作佛国土、净土。(二)泛指一般寺院之堂宇。即佛塔、佛阁、佛龛、僧刹、伽蓝等...【坏灭相】 p1446 集论四卷三页云:何等坏灭相?谓诸行生已卽灭,暂有还无故。...【不律仪所摄业】 p0334 瑜伽九卷七页云:不律仪所摄业者:谓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诸业。何等十二、不律仪类?一、屠...(一)依诸经言,欲界有六天(六欲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杂语)Viṁvara,频婆罗之略。数量名。译曰十兆。大集日藏经三曰:频婆人。【又】(植物)Bimba,亦作频螺,频罗...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众生的心...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一个修行人! 《庄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古人有一句话,一念不生全体现,...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
龙舒居士谈到当时有位长老,叫了明长老。他在为大众作开示的时候,常常说这么几句开示。这都是长老的苦口婆心了,也...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就在佛教里面。没有佛法的熏陶,我们的道德是上不去的。...
引入
【佛学大辞典】
上篇:化属 | 下篇:引入印 |
指印度释迦族之四王各生二子,计有八子。又作四王生八子。据释迦谱卷一载,四王指净饭王、白饭王、斛饭王、甘露饭王...
不共无明有二种
大盗戒缘起
僧佉论
普彤寺塔
白阳教
昙花一现
佛刹
坏灭相
不律仪所摄业
诸天
频娑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做一滴滴好事,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苦来自于欲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推荐】死物上作活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