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邻似佛之极果也。谓舍利弗等之大弟子。三论玄义曰:“邻极亚圣名舍利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识蕴异相差别】 p1436 瑜伽五十四卷四页云:云何异相差别?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等。如经广说。乃至...【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p0781 瑜伽五十一卷十页云: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恶取空】 p1158 瑜伽七十五卷九页云:复次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钵伐多,梵名 Parvata。七世纪西印度古国名。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该国周围五千余里,居民殷盛,隶属于磔迦国。气...(术语)三无漏根之一。无学道之无漏智也。俱舍论二曰:在无学道,知己已知,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或习此...【能取色】 p0892 显扬五卷七页云:能取色、谓眼等五根。...梵名 Kusumapura。又作俱苏摩补罗城。意译作华宫、香华宫城。有二处:(一)据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载,中印度...(一)(?~902)唐代僧。世称云居道膺禅师。幽州(河北)蓟门玉田人,俗姓王。幼伶俐,年二十五,于范阳(河北涿县...(术语)三无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为虚空,二无为虚空也。凡现于无色像所者,是有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佛一一答之。须真又以三十二事问文殊,文殊一一答之。乃至有须真...【白黑二业】 即善恶二业,白业可感净妙清净的乐果,黑业可感秽恶不净的苦果。此又可开为四种:一、白白业:善业而...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大悲咒修持仪轨...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辉是位举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学为业。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是...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是指一个人的心胸、道...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由于前生善业太强,所以今生事事...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诚然,从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学问有气质,却没有人赏识,落魄一生,郁郁以终。有的人目不识丁,甚至话都说不清,偏偏...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为世间第一善书《安士全书》的第三卷,此书用雅俗共赏之笔,...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的名字、言说,会产生不同的思想,...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
邻极
【佛学大辞典】
上篇:邻虚 | 下篇:邻圆 |
(名数)愚痴有十种之不净:一、身不净。不惯上品清净之佛性律仪,其身在于生死之泥中,故身不净也。二、口不净。不...
识蕴异相差别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恶取空
钵伐多国
具知根
能取色
拘苏摩补罗城
云居
虚空无为
须真天子经
白黑二业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缺少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弘一大师《改习惯》
圣印法师:求福报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