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之对称。又称略戒。以释尊成道后,弟子未犯戒之十二年间,佛所教诫之法,即(大二二·一○二二下):“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称为略教。戒律之制定,起源于释尊因弟子随犯而结为条文。分为广、略二种,系因释尊成道之初十二年,僧众清净,无犯戒者,故未曾立一戒,唯说略偈;十二年之后,弟子行法渐流放逸,恶行渐起,释尊乃随缘制戒摄僧,遂有五篇七聚之多,称为广戒、广教。一般以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为略戒。又真言宗则以三平等戒为略戒。[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四分僧戒本] p473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优婆提舍】 此云逐分别所说,义翻论义。妙玄云:答其问者,释其所以。西域记云:邬波弟烁,旧讹云优波提舍。...(术语)三三昧之一。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昧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全一卷。慈氏菩萨造,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内容系解释诸教中各根本字之如实义,如开陈唵字、吽字...梵名 Citrabhāna。音译作质呾罗婆拏。印度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与世亲同时代,乃四世纪末期之人。善于文章,深娴...【近边那落迦】 p0820 瑜伽四卷三页云:近边那落迦,卽大那落迦,及寒那落迦。以近边故,不别立处。九页又云:...【无记十因】 p1060 瑜伽三十八卷十页云:谓于世间种种稼穑,堕诸谷数世资生物,所有种种名想言说,谓大麦小麦稻谷...(印相)说法之印契也。有三种:一左右手各捻其无名指与拇指之指头,余指舒散,左手仰于心前,右手覆于其上,而勿使...(1610~1663)明末清初画僧。安徽歙县(今休宁县)人,俗姓江。名韬,又名舫,字鸥盟、六奇。以诗、书、画著称于世...(譬喻)烦恼能害人,故譬以毒箭。涅槃经五曰:见阎浮提苦众生,无量劫中被淫怒痴烦恼毒箭,受大苦切。...支杂染摄者,若无明若爱若取,是烦恼杂染所摄。若行若识若有,是业杂染所摄,余是生杂染所摄。问何故识支业杂染摄耶...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一次,阿育王请示比丘们:过去佛住世时,有谁行大布施?比丘们...
问: 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项? 大安法师答: 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了。如果你有工作...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成佛的时候,我所放射的光明,可以照无量无边的刹土,彻照无量...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手。千万不要今天东,明天西,以为总是一处掘,没有味,不如换...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而是要讲信愿持名。这个方法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建立信愿的...
略教
【佛光大辞典】
上篇: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 | 下篇:略教诫经 |
(杂语)要略广博之文义者。资持记上一之一曰:钞者有二义:一采摘义,二包摄义。...
优婆提舍
有觉有观三昧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诸教决定名义论
火辨
近边那落迦
无记十因
说法印
渐江
毒箭
支杂染摄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