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于敦煌发现之佛教俗曲韵文文献,系流行于唐代之佛教俗曲之一。系以我国划分一日时间之十二支为单位,其文体形式,依相同之字句格式,每一时辰作一首或数首曲,再汇集成篇,此类形式,即称“定格联章”。其字句格式多数为三、七、七、七之体例,亦有三、五、五、五之体例,例如:“食时辰,努力早出尘;莫念时时苦,早取涅槃因。”十二时有多种:禅门十二时、太子十二时、法体十二时、法界十二时、圣教十二时、维摩五更转十二时、天下传孝十二时等。 p34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samyak-sajbuddha,巴利语 sammā-sambuddha。又作三藐三没驮、三耶三佛、三耶三佛陀。意译作正遍知、正等觉、...(名数)华严之四法界也。...(经名)法华经卷第五,第十三品之名。品之前半说诸菩萨比丘等奉佛命受持法华而弘通之,品之后半,佛更说诸菩萨劝人...【六识取境四因】 前六识又称了别境识,前六识取境,受四种力量的驱使,即欲力、念力、境界力、数习力。《瑜伽师地...【安立思择】 p0625 无性释八卷二十一页云:安立思择者:谓从此出,如所通达,为他宣说。是故说名安立思择。...禅林用语。即谓对各种事物皆不厌审慎,行事须细心严谨;以叮咛学者于修行中须时时警惕,不得稍有轻忽。从容录第八十...子题:击擽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击擽戒五十三。事虽是轻,过容至重。小人无志,多喜为之。极是鄙薄,...(术语)如言来世,未来之生报也。...【命根灭】 p0813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命根灭者:一切寿量,皆穷尽故。...一、名寻思,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 二、事寻思,即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一)五种感官。指视觉器、听觉器、嗅觉器、味觉器、触觉器,即佛教所说之五根(眼、耳、鼻、舌、身),后转为一般用...(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分别智,完全不分别,修习无分别智对菩...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自然就有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每一种生...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 【传戒】 传授戒法。 【传灯】 传法...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的心跟莲花的境接触的时候,本...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
十二时
【佛光大辞典】
上篇:十二宫 | 下篇:十二真如 |
(术语)净土门所说三忍之一。现见阿弥陀佛而心生欢喜之时,得无生法忍,是名喜忍。观无量寿经曰:见彼国土,极妙乐...
三藐三佛陀
四种法界
劝持品
六识取境四因
安立思择
事不厌细
击擽他戒制意
来生
命根灭
四寻思
五官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一函遍复讲记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