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愿众生成佛之心也。又,佛愿救众生之心也。...梵名 Dharma-ya?as。意译法明、法称。罽宾国人。少好学,长通经律。以梦中得博叉天王之教示,而起游方之志,于东晋...(物名)沙门得一法,建幡告远,曰刹竿。故寺中恒有之。南唐近事曰:冯撰一夕梦登崇孝寺幡刹顶高处打方响。...(一)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卷、四十卷),计九十品。后秦鸠摩罗什译...谓吾人的心本来清净,也就是心性本净之意。此心又称为如来藏心、佛性、真如、法界、法性等等。...指“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偈之后半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谓,释迦如来于过去世为凡夫时...(职位)司寺中法务之役名。...梵名 Uruvilvāgrāma,巴利名 Uruvelā gāma。又作郁鞞罗斯那尼(巴 Uruvelā-senāni)、优为罗县、沤楼频螺聚落...(菩萨)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遍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正见】 p0498 分别缘起禄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正见?世尊告曰: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有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别。(一)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梵 Vairocana)...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就是叫他开口说出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觉得非常困难,因为在他...
当我们在建立佛教的思想来建立正见的时候,当然我们就是在开始做因缘的观察,佛教的因缘观,当然所谓的因缘主要有两...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当下著实,猛地返观内照,观此种种作为生灭之心,毕竟向何处...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长途开车把病人或亡者送过去恐有不妥,但家属又希望临终者得到...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相媲美? 道安法师答: 诸佛在因地发的愿有总有别,总愿即四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富长者,家中生一男儿,小儿面貌端正,出生数日就能说话,小儿...记者: 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趣。 印顺: 不管是曲折还是平淡,它都已经过去,并不重要,重...
何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口业 妄语者,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
命根灭
【法相辞典】
【命根灭】 p0813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命根灭者:一切寿量,皆穷尽故。
上篇:命根起 | 下篇:命者非异身 |
(异类)位于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南方,是增长天之眷属也。...
大愿
昙摩耶舍
幡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自性清净心
半偈
勾当
优楼频螺聚落
普贤
正见
五佛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解深密经

右手交给左手

【推荐】你有业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