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僧祇,塔僧二物,互贷,分明券记,某时贷,某时还。若知事交代,当于僧中读疏,分明唱记,付嘱后人。违者结犯。” 资持记释云:“且约塔僧,法物亦尔。券即契书。读疏者,历帐告僧。违结罪者,一违此教,理须得吉;一不还三宝,随物结犯。”(事钞记卷一七·四一·九)
佛教词典 > 南山律学词典 > 正文
(地名)在新疆之东北端。现今为哈密之地也。约隔二百哩,与甘肃之瓜州相对。其中间即沙漠,古所谓莫贺延沙碛是也。...【安隐】 p0625 瑜伽五十七卷十五页云:无有病恼,故名安隐。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安隐者:谓超...云何有异熟?几是有异熟?为何义故观有异熟耶?谓不善及善有漏,是有异熟,由不善及有漏善法,能有当来阿赖耶识及相...上下四方叫做宇,往古来今叫做宙,合起来即指世界,也就是人类所生活的环境。...【证清净】 p1438 瑜伽七十卷九页云:证清净者:谓能证得世出世清净故。...【慢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烦恼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识论》曰:‘云何...指因明之集大成者陈那以前之因明。因明在印度发源甚早,据传为六派哲学中尼夜耶学派(梵 Nyāya)之祖足目(梵 Aks...(一)战国时郑人。姓列,名御寇。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约后于老子,先于庄子,即西元前四世纪时。著有列子一书,崇奉...(术语)三无漏根之一。无学道之无漏智也。俱舍论二曰:在无学道,知己已知,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或习此...(术语)记忆不忘也。华严大疏钞三十四上曰:摄法在心,故名忆念。...(1011~1088)宋代僧。福建晋江人,俗姓杨。字伯长。号潜叟。受具足戒后,云游诸方。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次学于横...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 从消极面说,戒是止一切恶。诸恶不...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见阿难尊者托钵乞食,便讽刺说:你的导师瞿昙实际是个恶人,...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佛法传入中国已经很久了。从汉朝到晋朝,高僧大德,多以解论...有一座寺院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因为有求必应,四乡八镇专程前来祈祷膜拜,香火鼎胜每天香客特别多。一天,寺院的...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各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庶可永出生死苦海,常享清净安乐矣。又...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学佛的,她的处理方法是:先在自己家吃好,再去别人家里,然...问: 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是,末了,我往往会给他们总结一句:其实,当...
三宝物互贷
【南山律学词典】
上篇:三宝物互用通塞 | 下篇:三宝物像共宝互用 |
以秘密词句祈求神明降厄难予怨敌之行为。又称诅祝。古代印度盛行两种咒法,一为吉祥增益之咒法(梵 atharva),一为...
伊吾
安隐
有异熟
宇宙
证清净
慢心所
古因明
列子
具知根
忆念
净源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佛陀的大孝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顺境与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