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由四事故,说诸随眠;有随增义。一、堕恶意故。如大众中,一人造恶,令彼多人,皆堕恶意。如是于一相应品中,起一随眠,即令此品心心所法。皆堕恶意。二、如火热故。如置热铁,小水器中,其器及水。无不皆热。如是于一心品法中,起一烦恼,即令一切心心所法,皆成热恼。三、如烟等故。如烟尘垢,所着衣服,皆成秽恶。如是心品,有一随眠,皆成染污。四、可毁厌故。如僧众中,有一犯罪,众皆受责。如是心品,有一随眠,皆可毁厌。如于相应,有此四事,说名随增;于所缘境,亦增此四;故名随增。谓若所缘,增长此四;即说烦恼于彼随增。问:过去未来随眠,亦随增不?答:彼亦随增。若彼随眠,不随增者;不染污心现在前位,应无随眠。便违经说。如说:佛告结鬘母言:婴孩小儿,仰腹而卧,尚不能了欲境胜劣;况复能起欲贪缠心。然被欲贪随眠系缚。问:过去、未来、既无作用;云何可说随眠随增?答:彼能起得,现在前故;如火不现,而能起烟。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彼虽无有取境作用;而于所缘,及相应法,有如现在系缚功能。故彼随眠,有随增义。尊者设摩达多说曰:由五事故,可说过去未来随眠有随增义。一者、彼因未尽故。二者、彼得未断故。三者、未转彼所依故。四者、未了彼所缘故。五者、未得彼对治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蕴界处差别四种】 p1454 杂庥论五卷十二页云:复有四种差别。谓相差别,分别差别,依止差别,相续差别。相差别者...乃将识分作九种之义。(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以上...(地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优陀延山,此云日出处也。...(术语)心识各自固有之性能,谓之行相。心识以各自之性能,游行于境相之上,又行于所对境之相状,故名行相。唯识论...谓如来所证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杂名)如来之口舌。如来之身相,为黄金色,故其口舌谓之金口。又如来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故谓之金口。止观一上...(术语)五阴之外无第六阴,因而譬有名无实者为第六阴,如言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六阴,如第七...【有色诸法】 p0546 瑜伽六十五卷七页云:复次云何有色诸法?谓若略说,有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由彼诸色,具...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非取法】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非取法云何?谓除四取,诸余法。...(术语)梵语曰伴谈Vandana,或曰伴题Vandi,译曰稽首。下头至地也。义林章四本曰:若云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的力量有限,对人生的认识亦不够,对人生世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一人语曰:能带我至阴间游戏乎?隶曰:可。汝但静卧室中,敕家...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证。信了以后,即使理解不深,也不可没有行持。只有信解而不去实践,任他精通佛理,讲得头头...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还是有一些疑惑,所以至今都没有皈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一般来说,我国民间以天上月圆定为佳节,实在是有团圆的民俗基础。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 二、不...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些业力凡夫。我何人哉!我们是什么水平的人?我们是地地道道的...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一个是从理上,理体真谛一法不立的空性来谈;一个是从事相上...
随增义
【法相辞典】
【随增义】 p1364
上篇:诸相非称名言有实体性 | 下篇:随类生 |
【三种律仪谁成就何种】 p0220 俱舍论十四卷四页云:谁成就何律仪?颂曰:八成别解脱。得静虑圣者,成静虑道生。后...
蕴界处差别四种
九识义
优陀延山
行相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金口
第六阴
有色诸法
转烦恼依菩提
非取法
稽首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一念贪欲成猪身,一念瞋心变赤蛇
谈做早晚功课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佛教徒为何要在中秋之夜礼拜月光遍照菩萨
有效沟通的15条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