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页云: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已具,多清净信,成就聪慧,具诸福德,具诸功德。无重障者:谓无三障。何等为三?一者、业障,二、烦恼障,三、异熟障。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彼异熟果,若成就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喑痖,以手代言,无有能力,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最初清净者:谓善净戒,及正直见。由十因缘,戒善清净。如前应知。正直见者:谓若有见,净信相应故;胜解相应故;远离诳谄故;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故;名为正直。如是正直见,净信相应故;于佛正法及毗奈耶,不可引夺。胜解相应故;于诸如来,及圣弟子,不可思议威德神力,不可思议生处差别,甚深法教,不可记事,深生胜解,无惊无恐;无有怖畏。远离诳谄故;其见正直,是正直类。如其圣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实而自显发。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故;于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等义,善正思惟;善正筹量;善正观察。由是为因,无惑无疑,远离二路,逮得升进。由此四相。先所说见,名正直见。资粮已具者:广说资粮,如前应知略有四种。一、福德资粮,二、智能资粮,三、先世资粮,四、现法资粮。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智能资粮者:谓由此故;成就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获得随顺法教、义教、教授、教诫。先世资粮者:谓由宿世积集善根,于今获得诸根成熟。现法资粮者:谓于今世有善法欲,诸根成熟,具戒律仪及根律仪;如前广说。多清净信者:谓于大师所,无惑无疑,深生净信及以胜解。如于大师,于法、于学、亦复如是。其余广说,如前应知。成就聪慧者:谓由此故;于法于义,速能领受。经久远时,于法于义,能无忘失。于法于义,速能通达。具诸福德者:谓由此故;形色端严,众所乐见。发清净信,无病长寿,言辞敦肃,具大宗叶,众所知识,成就大福,多获衣等诸资生具。为诸国王及大臣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具诸功德者:谓本性成就极少欲等种种功德。如前所说沙门庄严,应知其相。如是等类,应知是名诸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证悟真理也。声闻预流果已上,菩萨初地以上之圣者也。...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为“无记法”之对称。指善、恶二法。善、恶二法,其相显明,可记别当来之果相,故称有记法。亦即指具有可引异熟果的...又作如聋如盲。据六十华严经卷四十四载,佛陀为教化大菩萨而说华严经教时,舍利弗等声闻虽列席在座,然不了解佛陀高...披是把袈裟盖著两肩,袒是露出右肩。...(人名)仙人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陀罗罗仙,有作何罗罗,古音云无医仙。...(术语)色心不二,故万法唯心,又唯色也。依之立护法唯识无境,故立清辩唯境无识。止观义例上曰:能了诸法则见诸法...地藏十轮经明般若二种相: 一、世间般若 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三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灭谛与诸行尽灭非一非异等】 p1216 瑜伽六十八卷一页云:复次若有远离四种过失,说灭谛者;是名正说。何等名为四...(术语)Upadeśa,又作邬波题铄,优婆题舍,优波提舍,邬波弟铄,优波替舍等。译曰论议。十二部经之一。大乘义章一...【三事寻求见趣】 p0206 大毗婆沙论八卷九页云:如是总说,便有三事寻求见趣。一、以自性。二、以对治。三、以等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 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上海佛学书局有石印彩色之像,可以供奉,宜装入玻璃镜中。供像之处,不可在...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诸恶不做,众善奉行,这个方向永远不能忘记和改变...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罹患各种各样疾病的患者,从医经验及学佛体验令我感悟到,身心是陋劣不真实的,疾病是因缘而...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观。在日常生活的操作当中,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要抉择...
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法相辞典】
【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p1403
上篇:应量而语 | 下篇:聪睿 |
(术语)二种资粮之一。修布施之善行为佛果之资粮也。...
见谛
古今译经图纪
有记法
如聋如哑
披袒
陀罗罗
唯色
二般若(二)
灭谛与诸行尽灭非一非异等
优婆提舍
三事寻求见趣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在家念佛的三项事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印光大师:药师法门仪轨

人为什么会到妈妈肚子里呢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推荐】念佛的确是一剂无上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