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一一附载译者之小传。本书原系靖迈题序“古今译经图变”(画于大慈恩寺译经堂内壁上)之文。其后,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增补自智通至金刚智等,共二十一人所传译之经论。[宋高僧传卷四、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十一、卷十三] p160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啰磨...子题:五滓、五浊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大集云,十方世界菩萨,请佛为五滓众生制于禁戒,如余佛土,为法久住故。...唐朝律僧。生卒年、籍贯皆不详。风神峭拔,识量宽和。受具足戒后专究律学,旁通经论。唐高祖武德(618~626)末年,...亦名:袈裟通肩披、通肩披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舍利弗问经,初听偏袒者,谓执事恭敬故;后听通肩披衣,示福田相...“利使”之对称。指十种根本烦恼中之贪、瞋、痴、慢、疑等五种烦恼。以其性迟钝,故称为五钝使,系迷于“事”之惑,...【杀生等五门分别】 p1007 杂集论七卷十二页云:。又杀生等、应以五门分别其相。谓事故,意乐故,方便故,烦恼故,...(杂名)Ayahknṇḍa,铁名。阿夜塞健那之略。阿夜,译铁。塞健那,译胜伏。谓此铁能伏碎余铁之义。见探玄记二十。...(动物)翠鸟名。见慧琳音义三十四。梵Cakra。...凡四卷。世亲(梵 Vasubandhu,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于泰始二年至建兴元年(266~313)顷。又作四未曾有经、四未有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内容叙说...【意界法界意识界有一剎那】 p1210 俱舍论二卷十页云:意、法、意识、名为后三。于六三中、最后说故。唯此三界、有...●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判、不逃避、不压制,看着它生、住、异、灭,如同波浪的起伏,...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自己能够完成,不要定太多。然后...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人若造作身、口、意善业,一定有乐,如影不离形。(法...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提到改过十事。其中第三事是宽厚,说全了就是:宽厚:造物所忌...
这个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时候,你真的在念佛的时候,这三个是一体的,一句佛号信愿具足...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
古今译经图纪
【佛光大辞典】
上篇:古今独露隐显无方 | 下篇:古代宗教 |
亦名:处处受不净钵食、受不净钵食 子题:不净食、不净钵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处处受不净钵食者,谓起诸邪命,不...
沙门
如来制戒为法久住
满意
三衣通肩披
钝使
杀生等五门分别
阿夜健多
跖俱罗
佛性论
四未曾有法经
意界法界意识界有一剎那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一切外境只是因缘的暂时和合而已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内心充满对佛的信心,便能往生忉利天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