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使”之对称。指十种根本烦恼中之贪、瞋、痴、慢、疑等五种烦恼。以其性迟钝,故称为五钝使,系迷于“事”之惑,即指迷于现象界之烦恼;反之,迷于“理”之惑,则称为利使,即迷于各种谛理之烦恼,如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烦恼,以其性猛利,故称为利使,因有五种,又称为五利使。合此钝、利十种烦恼,称为十使。[成唯识论卷六、大乘义章卷五末](参阅“十随眠”499) p529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殊妙之供养也。秘藏宝钥上曰:八供天女,起云海于妙供。...略称供僧。有二种,即:(一)为日本僧官名称。有职三纲之一。即于宫中司掌佛事之僧,如御斋会、御修法、法华八讲等之...【缘有漏无漏烦恼】 p1305 成唯识论六卷十四页云:彼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仗质,亦通无漏;名缘有漏无漏烦恼。...位于湖北省东南。黄梅县有东、西二山,系禅宗四祖道信及五祖弘忍参禅得道处,五祖并以之为弘扬东山法门之根据地。其...在一日间,能无挂碍、无烦恼,清净如佛之意。宗镜录卷二十三(大四八·五四三中):“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子题:增上、慢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比丘慢心,自谓得道,后勤精进,证增上果。生疑白佛,便言增上慢人为不犯...(术语)梵语驮都Dhātu,译曰体、界,性等。物之一定不变而为差别支分之所依根本者,谓之体,对此而名能依之差别为...(经名)对施斋而诵经也。为施主咒愿之意。...(术语)佛菩萨广大之方便也,善巧之教化谓之方便。...(1892~1967)福建长乐人,俗姓陈。字闻照。二十七岁于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依本忠法师剃度,同年于福州鼓山受具足戒...1、根机和因缘。 2、从前结过的缘,现在到了熟的时候,也就是机会到了。...(印光大师校印本)...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佛说出家功德经...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一些愚昧的事情。我怎样才能消除他的误解呢? 净慧法师答: ...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于这个世间,你要解脱很困难的。我们昨天说了,四个人念《心经...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真正的出家,出家无家,处处...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影响了世界,或者改变了我们。他们转身而去,带走一段光阴、一...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淫心不断难出尘。 2.修行人,戒杀心, 吃人十两还一斤。不和...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是随做而不着。 就像在家庭中,不能说学了佛法以后都平等了,...佛陀在世时,有些出家众因不舍物欲而造作种种恶行,引起居士们的讥嫌。为了让修行人能远离杂染,也护念在家居士的善...1、香为佛使 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
钝使
【佛光大辞典】
上篇:钝色 | 下篇:钝根 |
【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p0245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大师摄受诸声闻众。一、以法故。二、以财故。...
妙供
供奉僧
缘有漏无漏烦恼
黄梅
一日佛
增上慢
体
施斋经
大方便
宝松
机缘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修行人必知十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