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五种相,大师摄受诸声闻众。一、以法故。二、以财故。三、与依止故。四、初摄受故。五、摈摄受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 p0880 摄论三卷十页云: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择差...爱行,梵语 trsnā-carita;见行,梵语 drsti-carita。(一)人类行为中,依其性格可大别为二类:(一)随顺他人之教诲...(异类)六趣中之天趣与鬼趣也。二教论上曰:天鬼见别,人鸟明暗。...(杂语)Matsya,鱼之梵名。大威德陀罗尼经七曰:末蹉鱼也。梵语杂名作么娑。...劫贝,梵语 karpāsa,巴利语 kappāsa。又作劫波育树、劫波娑树、劫贝娑树、古贝树、迦波罗树。意译作时分树。学名...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八愿。此愿为四十八愿中之最重要者,故又有愿王之称。弥陀誓愿摄受十方一切众生,由信者一...(杂语)凡随顺佛道,为法所资养者,谓之法子。观无量寿经曰:法子汝乘大乘,解第一义。...(术语)善恶之异名。俱舍论十六曰: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杂恶故。即黑白二业也。...(一)事证与理证。于三学中,修戒、持戒者,称为事证。修定、慧二学者,称为理证。[南山戒本疏卷一上] (二)理证与...(杂名)以七宝所作之阶段。佛从仞利天下之阶段也。西域记四曰:劫比他国城西二十余里有大伽蓝,伽蓝大垣内有三宝阶...梵语 jāti-duhkha,巴利语 jāti-dukkha。指众生于生时所受之苦恼。四苦之一,八苦之一。据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之说...毗尼日用切要...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慈母张玉琴老居士是辽宁省鞍山市人,于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清晨五点钟,在佛号声中安详辞世,享年88...过去,佛陀曾在毗舍离国弥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弘法。一天,有位比丘前来谒见佛陀,至诚顶礼后请示:世尊!帝释天王以何...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问: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师答: 阿弥陀佛!作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有一天,法启禅师听到几个小沙弥在讨论佛教宗派的问题,有的说禅宗第一,有的说禅宗最好,议论间不乏对其他佛教门派...
进入农历五月,大家吃饭是不是没有胃口?是不是觉得四肢沉重无力?睡眠也不好?那是因为进入到五毒月啦!可是,五毒...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诸圣道。 持不淫戒果报,得生人天,乃至佛果。余报:一、人天...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请法师为我们讲解何谓一心不乱? 净界法师答: 其实古德对于一...
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法相辞典】
【大师摄受诸声闻众】 p0245
上篇:大师驱摈诸声闻众 | 下篇: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
言答和示相答。言答是以言语来作答;示相答是示现种种的形相来作答。...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
爱行见行
天鬼
麻蹉
劫贝树
横超大誓愿
法子
黑白
二证
宝阶
生苦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肇论

张玉琴老居士往生记
帝释天王名字的因缘

初学坐禅调五事
作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哪一宗最好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