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二卷四页云:汝若如是背诸黑品、向诸白品;由调练心滋润心故;复应数数取过患相。谓于所有诸相、寻思、及随烦恼,取过患相。言诸相者,谓色等十相。言寻思者,谓欲等八。随烦恼者,谓贪欲等五。汝应于彼,取过患相。如是诸相、能令其心、作用遽务。如是寻思、能令其心、思慕躁扰。如是随烦恼、能令其心、恒不寂静。若心作用,诸相所作。思慕躁扰,寻思所作。恒不寂静,随烦恼所作。由是令心、苦恼而住。是故如是诸相、寻思、及随烦恼、是苦非圣,能引无义,令心散动,令心躁扰,令心染污。汝应如是取过患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Veśa,又作吠奢。旧作鞞舍,毗舍。天竺四姓第三商贾之族也。西域记二曰:吠奢,旧曰毗舍,讹也。商贾也,...梵语 catasrah pratisajvidah。略作四无碍、四解、四辩。即指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为“善道”之对称。与“恶趣”同义。道,为通之义。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于死后趣往之苦恶处所。系对所趣之依身及器...【诸法无用略有七种】 p1358 瑜伽十六卷十一页云:如前所说诸法无用,此显无用略有七种。一、无作用用。谓眼不能见...(杂语)Āyāna,译曰观。观经嘉祥疏曰:阿耶罗,此云观,观是观见,亦是观行,亦是观察。...(人名)唐断际禅师希运,幼于福州黄檗山出家,后参江西百丈山海禅师而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海众奔辏。相国裴休镇...(术语)对阶段的渐进的之禅而名顿悟顿入之禅曰一味禅。琅玡代醉编三十二曰:有僧辞归宗云:往诸方,学五味禅,归宗...【依止现量所得相】 p0771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一切行剎那性,后世有性,净不净业不失坏性,此依粗无常现量...(经名)有四部:一,旧杂譬喻经二卷,西土贤圣集,吴康僧会译。二,杂譬喻经,一名众经撰杂譬喻经一卷,比丘道略集...【有寻法】 p0542 品类足论六卷十页云:有寻法云何?谓寻相应法。...(名数)公案之数目。...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问: 为什么脑海里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有时候对佛也起恶念,我想过去世中常常在造五逆十恶这样极重罪业,这些极重...
在《杂譬喻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士,是文殊菩萨的超级粉丝,他一直仰慕文殊菩萨的大智慧,每...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生西方?佛法法门无量, 无论大, 小, 权, 实, 一切法门, 均须精...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要迎请一位苏州常住的法师,到杭州的承天寺,还有一个叫兴教寺...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拿着剑,这个宝剑在我们世间上是杀人的,菩萨还杀人呀?不会的...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何前进? 投子禅师说:十方都有他的脚步。 和尚又问:没有...
【原文】 古谓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而佛言人命在于呼吸。夫分阴之中,有多呼吸,则我辈何止当...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们说:我现在要到天上去说法,你们有缘也跟著来吧!说完,立刻走了。 佛...
过患相
【法相辞典】
【过患相】 p1222
上篇:业杂染论二种安立 | 下篇:过去言依事 |
佛菩萨之无漏智对于二乘之无漏智而言,称为真无漏智。此因二乘不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故非真无漏智。 p4222...
吠舍
四无碍解
恶道
诸法无用略有七种
阿耶罗
黄檗
一味禅
依止现量所得相
杂譬喻经
有寻法
千七百则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脑海总是浮现很多的恶念,应减轻往昔的业障

见到了文殊菩萨,却当面错过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宋代高僧圆照宗本禅师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无目之人

爱惜每一分的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