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四卷七页云:云何微薄寂静苦?谓诸有学。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公案)赵州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如何?子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见碧岩四十一则,从容录六十三则。...子题:小戒比丘不烧身臂指、声闻比丘不烧身臂指、出家菩萨烧身臂指、大戒比丘烧身臂指、菩萨戒比丘烧身臂指 资持记...【办所应作由三种相】 p1389 瑜伽九十卷十二页云:又由三相,办所应作。一、由诸根所集成故;资粮圆满。二、由习近...(喻)佛的真知灼见,在染亦不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复次无明又有五种,百法问答钞曰: 一、相应无明 同上。 二、不共无明 上之不共无明中,单与意识相应之不...(名数)对法论说法处之中有五种之色法者。...(书名)具名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唐法藏撰,释晋经六十卷。...子题:剿了知法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自恣法。四分,尼夏安居竟,听差一比丘尼,为尼僧故,往大僧中,说自恣。当...(公案)五灯会元世尊章: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于佛,欲再转法轮,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住世,未尝说一字,汝请吾再...(植物)梵名,庵摩洛迦果Āmraphala,毗奈耶杂事一曰:余甘子出广州,堪沐发,西方名庵摩洛迦果也。...谓理观之行,离名字、心念之相,即离一切之念虑思想,而达真如之境,故称无相离念。[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三] p5105...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我们修净土的人,想要往生、成就正念,有两个地方特别要注意...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非礼勿言来保存自己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有利于他人,有...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师答: 佛教中真正的趋吉避凶,是以净化自己内在的贪嗔痴为力...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并且广布无常想,若...问: 五戒之中邪淫一戒,有佛弟子告诉我,戒邪淫常做亲人观想,自可戒。予是卅几岁未结婚青年人,又在芸芸众生工作...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
微薄寂静苦
【法相辞典】
【微薄寂静苦】 p1250
上篇:顿现观 | 下篇:损害不善 |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
赵州问死
烧身然指结犯否
办所应作由三种相
妙莲华
五种无明
五种色法
探玄记
尼依大僧自恣法
世尊未说
余甘子
无相离念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李炳南居士对邪淫的问答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