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着,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余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余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随戒释相篇 子题: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宗钞、释相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随戒释相篇第十四。此篇来意,...(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对治善】 p1291 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对治善?谓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伏对治、离系对治、烦恼障...(书名)译曰念诵。大日经疏四曰:余如瞿醯中说。演密钞五曰:余如瞿醯等者,梵语瞿醯,此云念诵。即指念诵仪也,此...(术语)此教虽同学如幻即空之旨,然四人之观法四门不同:一有门,又云实门,如幻即空,故有即空,空即有,今即以此...(譬喻)以矢射石,不能贯之,譬二者之不相容也。止观五之二曰:天亲龙树内鉴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据。而人师偏解...(人名)Bāni,大臣名。译曰辩了。见西域记五。...【文巧】 p0391 瑜伽八十三卷十三页云: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及语具圆满故。...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智论云,若闻诸佛功德,心敬尊重,恭敬赞叹。知一切众生中,德无过上,故言尊也;敬畏之心,...【不修心及不修慧】 p0339 发智论十二卷十页云:云何不修心?答:若于心未离贪欲润憙渴。又无间道,能尽无色贪;彼...(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在明白了我人本具的佛性,和因妄想执着而起的妄心;认识了生死流转的根本──阿赖耶识,和支配此识的力量──业力;...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纵情欲事...
翠岩可真禅师是宋代著名高僧,福州人。曾经参访过慈明禅师,因到金銮结夏安居,与善侍者结为好友。翠岩禅师年轻时经...过去在罗阅只国,有一位婆罗门非常贫穷,即使努力工作,还是祸事不断,常常缺乏饮食、衣物。于是,失望的他走到街上...今天讲:持戒念佛。 因为《观无量寿佛经》讲过,若人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修三种净业。在这三种净业里就有一...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这里的人们怎样,我想搬到这里来住。老人没有抬头,只是问他:...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鬘经》中赞叹佛的伟大,就比喻佛为牛中之王。《无量寿经》中赞...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三品 | 下篇:重三三昧 |
(地名)Takṣasilā,城名。付法藏传六曰:德叉尸罗城。阇夜多比丘度饿鬼之处。...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第十四
禅行法想经
对治善
瞿醯
通教四门
矢石
婆尼
文巧
敬佛善用心
不修心及不修慧
世相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善良的美丽
于凌波居士:佛教的人生观

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

翠岩禅师《警僧铭》对僧人的告诫
贫人变富豪
持戒念佛,万缘放下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