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二页云: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顺众生之机缘而以种种方便摄受化益之也。...【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p100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八页云:问:若增上义是根义者;问:谁于何增上?答:眼根...【有对无对法】 p0548 瑜伽一百卷十六页云:言有对者:谓若诸色,能碍他见,碍他往来。与此相违,名为无对。 ...(天名)胎藏界曼陀罗第十二外金刚院之一众,作音乐之天部也。胎藏界曼陀罗大钞七曰:是八部众紧那罗众也。法华疏曰...(名数)瑜伽论一部所明之法门,有十七种,是为瑜伽论所观之境,故云十七地。一、五识身相应地,二、意地,三、有寻...品类建立者,于初静虑定具三品熏修,谓软中上,如初静虑余静虑及无色三品熏修亦尔,由软中上品熏修初静虑故,于初静...(名数)经体有三:一为声。于佛在世时闻金口之音声而得道,是以声尘为经。二为色。于佛灭后,由经卷纸墨而传持之,...亦名:羯磨 子题:约理事以辨业、无漏业、大悲业、约染净以明业、约三道以明业、约心境以明业、三途业、修罗业、人...(杂名)宗教家谓善人死后,当升天堂,受诸福乐。恶人则入地狱,受诸苦痛也。宋史曰: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平等摄持】 p0532 杂集论十卷十页云:平等摄持者: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602?-664)唐代高僧。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于太宗时曾到印度研究佛学十七年,回国后翻译佛经很多,人称为三...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龙藏本)...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什么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呢?因为通过修行我们才能体会到...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要从小事做...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出世是帮助...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过,有居士来,到我的前面,他在某某地方,我们不讲,师父!我...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 接到...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人持佛法戒行。教人事佛。令入泥犁中者。] 佛对阿难说:有人用...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更具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古典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关,例如嘉峪...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为重心。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要能够重解脱。我们每天的生活...
顿现观
【法相辞典】
【顿现观】 p1249
上篇:嗢柁南 | 下篇:微薄寂静苦 |
谓出离生死之束缚而入于涅槃之境地。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上(大一四·八三○下):“各随众生根器大小,爱乐修学,...
摄化随缘
眼等五根各于四处增上
有对无对法
音乐天
十七地
品类建立
经体三尘
业
天堂地狱
平等摄持
玄奘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十条人生铁律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守三关与破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