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十五页云:问:何故意业非戒?答:不能亲遮恶戒故。问:何故恶戒非意业?答:未离欲者、皆成就不善意业。彼岂悉名犯戒,或不律仪耶。是故恶戒非意业。又善意业,若是善戒;则应一切不断善者,悉名住律仪。彼皆成就善意业故。若许尔者;便一有情,名住律仪,亦名住不律仪者。则应无有三种差别。如是则与圣教相违。故善恶戒,俱非意业。又世共许防禁身语,说名戒故。意业非戒。应知意业,是发戒因。不可戒因,即名为戒。勿令因果有杂乱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同一因行之意。即谓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故以此同一因行皆能到达涅槃。如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之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术语)唱佛名也。归元直指下说称佛之功德。...佛菩萨为方便教化各类众生,遂以神通力变作种种之形体,称为化色。 p1324...指对阿赖耶识之贪著有爱、乐、欣、喜等四异名。摄大乘论本卷上(大三一·一三四上):“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即名相训义之学、理论之学。又称解学。如俱舍、唯识之学,分析法相之名目与数量,并详细规定修行因果阶位之组织与文...(地名)长阿含经十八曰: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俱利窟中。...(术语)修得道果必愿行具足,愿大则行亦应大,若仅有愿,而徒望果,无与此相应之行,无有得证果者。此为通教家难净...法界次第云百八三昧: 一、首楞严三昧 首楞严三昧者,首楞严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Erdi 即真谛和俗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名胜义谛与名言谛。真俗二谛,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论,认...(862~936)唐末五代僧。寿春(安徽寿县)人,俗姓湄。年二十受具足戒。精通大小乘,尤于俱舍、唯识、因明等有特殊...【言屈】 p0699 瑜伽十五卷十七页云:言屈者:如立论者,为对论者之所屈伏,或托余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一些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法师非常客气,首先表示非常惭愧,恳...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的,有教德玄奘法师这样的,有达实性德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持地藏菩萨圣号忏悔业障。三年后,他出来回到云门寺的农场改...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无事最可贵。 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也许会骂我痴人说梦,在他们的眼里这个轮回世界非常美好,说它...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身体是不可能跟这个...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经能实现忏悔、舒展我们的筋骨、帮助克...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这样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是把...
意业非戒
【法相辞典】
【意业非戒】 p1208
上篇:意根坏 | 下篇:意及意界四句分别 |
【修行差别有五种】 p0904 集论七卷九页云:云何修行差别?略有五种。一、胜解行菩萨,二、增上意乐行菩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