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真言行者于行法之初中后为此观。此三三昧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备三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即法相宗。法相宗又称唯识宗、应理圆实宗、有相宗、相宗。在古印度,称瑜伽行宗。在中国,为唐朝慈恩三藏玄奘及其弟...(术语)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以二地指二空指相着,余指稍令开散,名仆拏合掌。此名初割之莲也。梵Pūṇ...【非随业转法】 p0716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非随业转法云何?谓若法、不与思一生一住一灭。此复云何?谓除随业...(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说佛昔为妙色王时,求法忘劳,舍妻子并自身,奉食于夜叉,依此因缘,今成佛,一切大众至心...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四缘成:一、纯黑羊毛;二、作三衣,除作毡被卧具,罪非此戒;三、为己;四、自作成犯。”(...(一)七处善之略称。(参阅“七处善”106) (二)佛所说大小乘经典具有七善。此大小乘经论之解略异。(一)据成实论三善...(名数)结界之地形有五相。中结界五相。...一切烦恼根本,起于我耳,计执于我,一切生死波澜,于焉兴矣。...乃指西序之人所使用之厕所。禅宗寺院做佛事时,僧众于法堂分列东、西两侧;排列于东侧者称为东序,相对于此,西侧则...【色法】 为‘心法’的对称,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科,而以五蕴为基础。五蕴再加以归纳,只是色、心二法。所...(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进了佛门之后,如果没有用功调伏烦恼,轮回中的可怕劲敌我执、我所执依然会改头换面地发展。或者希望自己成为佛教领...其实,在父母眼里,子女就算到了六十岁,仍是一个孩子。孩子说服父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建议想学佛但是父母又...
往往有这样的弟子、这样的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的心里想,顶好是我用一用,用了他才高兴,我要是把它转到别处...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地方太丑太臭了。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公园,出来以后却感叹道...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广法师答: 首先要告诉你,两者对修行都重要。但更加重...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狂乱坏心。 你如...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主支配的空间更多,应当在净业上比忙碌的青壮年更行功进步,感...
言屈
【法相辞典】
【言屈】 p0699 瑜伽十五卷十七页云:言屈者:如立论者,为对论者之所屈伏,或托余事、方便而退;或引外言;或现愤发;或现瞋恚;或现憍慢;或现所覆;或现恼害;或现不忍;或现不信;或复默然;或复忧戚;或竦肩伏面;或沉思词穷。假托余事方便而退者:谓舍前所立,更托余宗;舍先因喩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正教量,更托余因,乃至正教。引外言者:谓舍所论事,论说饮食王臣盗贼衢路倡秽等事。假托外缘,舍本所立,以遣他难。现愤发者:谓以粗犷不逊等言、摈对论者。现瞋恚者:谓以怨报之言、责对论者。现憍慢者:谓以卑贱种族等言、毁对论者。现所覆者:谓以发他所覆恶行之言、举对论者。现恼害者:谓以害酷怨言、骂对论者。现不忍者:谓发怨言、怖对论者。现不信者:谓以毁坏行言、谤对论者。或默然者:谓语业顿尽,或忧戚者:谓意业焦恼。竦肩伏面者:谓身业威严而顿萎顇。沉思词穷者:谓才辩俱竭。由如是等十三种事,当知言屈。前二、妄行矫乱;中七、发起邪行;后四、计行穷尽。是名言屈,堕在负处。
上篇:言过 | 下篇:言谛实 |
梵名 Aksobhya-buddha 之意译。音译阿閦佛。教王经、略出经等所载之不动佛(或不动如来)系指东方之阿閦佛。大日经...
密教三三昧门
慈恩宗
仆拏
非随业转法
妙色王因缘经
黑毛卧具戒犯缘
七善
五种结界
计执我法
西净
色法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佛法修学中的种种歧途
父母不赞成学佛怎么办

「辗转施」的功德更大
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