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一卷十四页云:若有意、亦意界耶?设有意界、亦意耶?或有意,非意界。谓阿罗汉最后意。或有意界,非意。谓处灭定者所有意因。或有意,亦意界。谓所余位。或有无意无意界。谓已入无余依涅槃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凡夫所修之善根,皆虚假不实,无不杂我执烦恼之污也。...【爱】 p1200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九页云:复言:世尊!云何名爱?世尊告曰:谓于现在自体贪着。 二解 瑜伽九十五...【梵住与无量差别】 p1033 大毗婆沙论八十二卷十四页云:问:梵住,无量,有何差别?有作是说:无有差别。谓四梵住...禅林用语。指草率之语、容易之语。谓宗门之要义,非言谈可道尽,故不可以轻率之言语论断之;而学人亦须脚踏实地,亲...梵语 antarā-bhava。又译作中阴、中蕴、中阴有。指人自死亡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为四有之一,七有之一。众生于生...(人名)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泥噜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术语)向上之那一句。子者语助。景德传灯录十四曰: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道吾出曰:相随来也。此...亦名:衣之失受相、四碍、失衣相、袈裟失受相 子题:界碍、染碍、情碍、隔碍 羯磨疏·衣药受净篇:“明失受持相,义...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具缘有六:一、作污家恶行,二、心无改悔,三、作法治摈,四、非理谤僧,五、如法设谏,六、...(术语)又作波旬逾,波卑面,新作波椽,波鞞,梵音Pāpīyas,又Pāpīman,巴Pāpimā之转讹也。慧琳师云:波旬者...(一)指二种佛身。有多种分法:(一)谓生身与化身。生身即降生王宫,修行成道之佛身。化身为佛显神通力,变化鬼、畜等...佛说疗痔病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
戒杀生 同是娑婆沦落人,历劫互结恩怨缘。 亦曾多生为怨怼,亦曾宿世受深恩。 路逢冤家宜回避,莫因小忿起怒瞋。 但...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当你念佛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因为你念佛的因不可能招感魔王...我们想靠自身修行得到正定聚是很难的。正定聚是十信位破一品无明,才能够达到正定聚。在这个正定聚以前,不定聚和邪...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觐见优波崛多尊者,告知国王即将率众前去请法。尊者听到消息后思惟,如果阿育王浩浩荡荡...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就是躁动不安,它是由过去的业力...问: 请教法师,《了凡四训》消业障,福报现前,做得很成功,为什么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宝已经十...
微信,作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发布者和接受者都是圈子内自己比较熟悉的有缘人,且所发布的内容都是日常...
在《禅秘要经》里面讲,男人周身的脉络都是从眼根布散的,流注在诸肠里面。男人为什么喜欢看那些美色?就在于他要满...
意及意界四句分别
【法相辞典】
【意及意界四句分别】 p1210
上篇:意业非戒 | 下篇:意不与五别境心所相应 |
即以醍醐比作最上正法之譬喻。醍醐乃由牛乳炼制而成之酥酪,为牛乳中最高之美味;经典中每以醍醐比喻涅槃、佛性、真...
虚假杂毒善
爱
梵住与无量差别
取次语
中有
阿那律
一句子
三衣失受持相
污家摈谤违谏戒犯缘
波旬
二身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劝持五戒诗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舍利弗的眼珠

阿育王造塔供养胜缘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你念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你有「微瘾」吗?佛子们该如何看待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