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卷七页云: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又云:若诸沙门,或婆罗门,随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离因缘造作之法也,有三无为六无为等。三无为中之择灭无为,六无为中之真如无为,即涅槃也。涅槃为无为法中...【法性土】 p0760 成唯识论十卷十七页云:又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此佛身...【劣识胜识】 p0631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一页云:若劣若胜者:云何施设劣识胜识?答:观待施设劣识胜识。复如何等...即唐代善导于观无量寿佛经疏中,将观无量寿经(略称观经)王宫会之经文重新分科所分出之一科。观经共有王宫会与灵山...宋天台宗僧。即知礼法师,以居四明山,弘扬天台正义,为天台宗山家派之中心人物,世人称之为“四明知礼”,或誉为“...(杂名)敕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众。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佛应阿耨达龙王之请,为说无欲之法,并谓若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众生。十六大力即:...一、名寻思,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 二、事寻思,即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为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系相对于“十重戒”而立之四十八种轻戒。略称四十八轻。为道俗七众所共同受持。轻戒,指...【僧那】 此云弘誓。肇论云:发僧那于始心,终大悲以赴难。此名字发心也。仁王云: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亦名:发瞋之本不过情与非情 子题:九恼处为种、九恼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有十恶法因缘故瞋。随十事中,以一一...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还会在学习中有很多杂念与烦恼呢?学习一...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吊,相依为命,走过艰辛坎坷的日子。儿子长得温文儒雅,才学出...
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建安四年五月八日生,少未读书,常与乡里人等网鱼。每得到...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许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经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在家学...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走出房间,凭高远望无际的大海,海边郁郁葱葱的...有一个剃头匠,很不会说话,每次说话都伤人,常惹人不乐意。他怕砸了饭碗,所以给人剃头时就不说话。有个地方官听说...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缘起 南投县埔里镇之佛光寺,为满该寺开山乐果上人生前之心愿而兴建万佛宝殿破土,同时又因乐果上...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能的。十信满心,发菩提心的时候,入初住的时候,住就是不退,...
无上梵行求
【法相辞典】
【无上梵行求】 p1073
上篇:无乱有三障 | 下篇:无上有三种 |
教相门与观心门之并称。全称教门观门。简称教观。为天台宗就教义理论与修行实践方法而分判之二门。佛教圣典之各种说...
无为法
法性土
劣识胜识
得益分
四明尊者
灌佛偈
十六大力
四寻思
四十八轻戒
僧那
十事生瞋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母亲的心

弥勒菩萨应身——傅大士的故事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道源法师: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