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恭敬】 p0949 大毗婆沙论二十九卷十九页云:云何恭敬?答:诸有恭敬、有恭敬性,有自在,有自在性。于自在者...【声闻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回向菩提】 p1397 佛地经论二卷十四页云:问:回向菩提声闻,为住无余依涅槃界,发趣无上...修禅之法,有二种,即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者,如经论所说的四禅八定是;祖师禅者,经论之外,历代祖师不立文字以...【三种语言】 p0177 瑜伽二卷十七页云:云何三种语言?谓有法语言,无法语言,及余语言。有法语言者:谓宣说厌舍,...【不苦乐受】 p0325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领中容境相,于身于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乐受。...(一)就出家菩萨所行之四种布施而言,可分: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种。[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大明三藏法数卷...亦名:三归直授五戒简能 子题:五戒是圣道之基、生死际、涅槃际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前翻邪三归,直尔即授...(杂语)习善灭恶也。无量寿经下曰:善知习灭音声方便。同净影疏下曰:习善之教名习音声,灭恶之教名灭音声。菩萨于...唐代僧。天台宗第十二祖(一说十祖)。尝依国清寺物外法师修学止观,尽得玄旨,敷演微妙,世称妙说尊者。某日升座说...犹言师家、师父等。师为弟子之所主,故称为师主。[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七] p4095...【唯识实性】 唯识实性即圆成实性,亦即真如。《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就是由于我们心粗。什么叫做心...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关键在有无相倾,这一...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你的死亡也丝毫帮不上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你死去。 在黄泉路...
很多人都想去祈祈福,烧烧香、拜拜佛、放放生。佛教非常鼓励放生。中国最早的是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在西湖的湖畔...侨萨罗国的国王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喜欢玩剑。 因为当时侨萨罗国很强盛,所以很多小国家都会进贡,而想跟国王交往...
处世不求无难。 你处在这个世间不要求没有苦难,没有厄难。如果在世间你没有一切厄难,你骄傲的心,奢侈的心就会起...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 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其中,「感动」的意...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法相辞典】
【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p0947 瑜伽七十八卷十四页云: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上篇:殷重作意 | 下篇: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 |
(名数)又名九有。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
恭敬
声闻唯住有余依涅槃界中回向菩提
禅法
三种语言
不苦乐受
四施
五戒简能三归直授
习灭
元琇
师主
唯识实性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再恩爱的夫妻对死亡也无能为力

放生分为三品
心中无「诚」,损失的是自己

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