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天台宗第十二祖(一说十祖)。尝依国清寺物外法师修学止观,尽得玄旨,敷演微妙,世称妙说尊者。某日升座说法,有异僧十人至,列行末听法,讲毕凌空而逝。门弟子清竦、常操二人得其所传。[佛祖统纪卷八、释门正统卷二] p122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有相行菩萨】 p0550 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有相行菩萨者: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杂语)言无常迅速也。辅行七之三引智度论曰:有一比丘言:出息不保入息。佛言:是名精进善修无常。...一与十融为一体的意思。一为本数,没有一便没有二至十,所以一而十,十而一。例如:一尘为主,一切佛土,都在其中,...位于辽宁鞍山市千山中。在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碑记:“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指总摄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轮藏。[释摩诃衍论卷一] p83...指于如来说法之会座中,说法者与对告众(听法者)之集会,或指有关此一说法集会之图绘。于密教中,多指大日经之说法...因明用语。倒合,梵语 viparītānvaya。因明三十三过中,似同喻五过之第五。即于因明论证之“合作法”时,颠倒“先...(堂塔)书法身偈而藏之者。寄归传四曰:或积为聚,以砖里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销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术语)于丧中或命日慎其心身曰忌。...【无为法】 在五位百法中,第五位法是无为法。《百法明门论》:‘第五无为法,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禅林用语。出息,指呼出气息、呼气。呼气,本是向外之动作,然谓“不涉众缘”,则因纵使向外呼气,然亦不迷于外在对...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前有数行奉寄,想已尘览。顷接手书,乃有尘业情缘,卒难销陨,何时得成妙观等语。足知求道之切。然依鄙见,即此厌尘...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之字函《消灾吉祥经》,来自于《消灾吉祥经》,还有一部经是《...
华严宗祖庭华严寺 阿弥陀佛! 那我们现在在华严宗的祖庭华严寺,可能学习佛法,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教内有一句话...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不想改变命运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人生都是有缺憾的,都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满,周围的环境更和谐...
问: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请开示。 大安...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其他外道的嫉妒。一日,外道为首的六师聚集徒众共相商议:我们...
元琇
【佛光大辞典】
上篇:元绍 | 下篇:元照 |
(譬喻)海底有石名掌,无一微尘之不平,经中以为国土平正之喻。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地平如掌。法华文句七曰:...
有相行菩萨
出息不待入
一即十
中会寺
一藏
说会曼荼罗
倒合过
法身塔
忌
无为法
出息不涉众缘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只此数语,便是念佛三昧秘要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宏海法师佛教祖庭朝圣参访之行
改变命运的方法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