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转依差别者,谓染不染一切种所依粗重永断故,一切无上功德所依永转故。...【摄取圆满】 p1459 瑜伽九十八卷三页云:摄取圆满者:谓于摄取象马等事、乃至摄取生谷等事,皆悉远离。...【无上正等菩提】 p1083 瑜伽三十八卷一页云:复有异门。谓清净智、一切智、无滞智、一切烦恼并诸习气无余永害,遍...是说阿弥陀佛广大的誓愿力,是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强大增上缘。...(术语)三聚戒之第一。守诸律仪离过非之戒行也。...【灭诸甚深】 p1214 集论五卷十三页云:何等甚深?谓彼诸行究竟寂灭,如是寂灭,望彼诸行,不可说异;不可说不异;...(术语)法相宗所立。谓相名等五法,遍计所执性等三性,眼等八识。我空法空二无我也。楞伽经一曰:于五法,自性,识...(术语)分解难文,使知义理也。智度论六十五曰:解释者,如囊中宝物系口则人不知,若为人解经卷囊解释义理。...全称“真如凝然,不作诸法”。乃法相宗所立之说。谓真如凝寂湛然,毫不随缘起动。法相宗以真如为无变化、无作用之无...又作五部杂断。谓佛与独觉在凡夫位以六行观合断下八地见修五部之惑。五部指迷于四谛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于世间事相之...【现观道】 p0951 杂集论九卷十四页云:现观道者:谓七觉支。由此最初各别内证,觉眞理故。...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愿生,可是少有人往生。这主要是念佛的人,没懂得诀窍。 让人...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周易》里面的坤卦,这个坤卦的象,六爻皆阴。坤表大地,由这...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 答:当然有区别。什么叫法身大士呢?凡是契证了空性,证...
一粒种子看起来虽不起眼,但植入土中生根、发芽、成长,终将结果累累。小小的一个心念动作,就像一粒种子 有位居士...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即是无所染着...天下父母心古代的人都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孙。子孙多即宗祠广阔,而且绵长,这是做父母的人最大心愿。而且望子成龙、...人之病,有肉体之病,亦有心灵之病; 治病之药,有物质之药,亦有智慧之药。 何者为病?何者为药? 贪嗔嫉妒为病,...
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法相辞典】
【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p0906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三页云:若于身戒心慧,对治道已生;名为修身、乃至修慧。此依对治修说。又缘身戒心慧所有烦恼、已断已遍知;名为修身、乃至修慧。此依除遣修说。又云:云何修身?答:若于身已离贪欲润喜渇。又无间道,能尽色贪。彼于此道,已修已安。云何修戒?答:若于戒已离贪。广说如身。云何修心?答:若于心已离贪欲润喜渇。又无间道、能尽无色贪。彼于此道,已修已安。云何修慧?答:若于慧已离贪广说如心略毗婆沙及释诸句翻前黑品,如理应思如彼广释。
上篇:修相差别有十八种 | 下篇:悟入四谛 |
(术语)诤者烦恼之异名,使他人对于己身而不起贪欲瞋恚烦恼之智,谓之无诤智。利根之二乘及佛有此智。俱舍论二十七...
转依差别
摄取圆满
无上正等菩提
弘誓强缘
律仪戒
灭诸甚深
五三八二
解释
真如凝然
五部合断
现观道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一千斤的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