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Saṁsāra,译曰流转。玄应音义二十二曰:僧娑洛此云流转,谓于六趣循环往来不绝也。...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于公元前二七O年间,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成就世间有出没慧】 p0667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一页云:成就世间有出没慧者:世间、谓五取蕴。云何为五?谓色取...(地名)国名。译曰何国。见西域记一。...指自法身佛应现之佛、菩萨、人、天、鬼、畜生等无量身。又称他受用报身、应身、化身。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自初地...(术语)比丘吃朝饭也。义楚六帖六曰:律云:明相出时开斋。明相者,日照阎浮树时,身黑叶青,过则白。开斋,又云星...资粮道者,谓诸异生所有尸罗,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观正知而住。复有所余进习诸善,闻思修所生...【熏习】 p1295 摄论一卷七页云:复次何等名为熏习?熏习、能诠。何为所诠?谓依彼法俱生俱灭,此中有能生彼因性;...(名数)不动明王之使者八大童子也。一慧光童子,二慧喜童子,三阿耨达多童子,四指德童子,五乌俱婆迦童子,六清德...【六诤根法】 p0303 集异门论十五卷九页云:六诤根法者:云何为六?答:谓有一类,有忿有恨。若有忿恨;便于大师不...(术语)三界六趣为生死轮回之处所。...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弗尊者辞别世尊之后,返回位于摩竭提国的故乡那罗村,示现身染...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无可比,任世间一切千万重要,莫如参禅重要。 何以故?尽世间...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十宗,甚至数宗数派,大圣佛陀观机逗教,什么根机说什么法,自...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一拜) 弟子○○,至心发愿,于一日一夜中,...什么是成功呢? 在古人看来,封侯拜相,加官晋爵,都是成功,大家知道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有一...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人类日日都有讲话,而讲话虽被空气吹了,其好与坏都留在人的...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起码要做到三点:第一点,对于名闻利养要看得破,放得下;第...
修相差别有十八种
【法相辞典】
【修相差别有十八种】 p0904 显扬十六卷一页云:论曰:修相差别、有十八种。一、声闻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或已入正性离生;唯观自利,不观利他;依安立谛作意门,入真如理;自内缘有分量法;起厌离欲解脱行;为尽自爱,作意修习。是名声闻相应作意修。二、菩萨作意修。谓如有一、是菩萨,住菩萨法性;或未入正性离生,或已入正性离生;观自他俱利,依安立非安立谛作意门,入真如理;自内缘无分量法;大悲增上故,起利益他摄受方便行;履无上迹因;为尽自他爱,作意修习。是名菩萨作意修。三、影像作意修。谓或思惟有分别毗钵舍那品三摩地所行本境界法同分影像,或复思惟无分别奢摩他品三摩地所行本境界法同分影像。如是修习、名为影像作意修。四、事究竟作意修。谓思惟诸法、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远,若近。或复思惟诸法真如、尽诸所有,如诸所有。如是修习、是名事究竟作意修。五、事成就修。谓已证得根本静虑、及世出世三摩钵底。如是修习、是名事成就修。六、得修。谓如有一、依初静虑,或修习无常想,或乃至修习无相时;此人所有不现在前所余善想、若自地摄、若下地摄、及彼所引世及出世所有功德、皆悉修习,令其转增猛利清净,当得生起;证得彼法自在成就。是名得修。七、习修。谓如有一、现前思惟彼彼诸法,起无常等所有善想,及善修习诸余善法。如是修习、是名习修。八、除遣修。谓如有一、思惟三摩地所行影像相故,除遣诸法根本性相,令不复现。依以楔出楔道理,犹如有人、以其细楔、除遣粗楔;或以身安、遣身麤重;如前已说。是名除遣修。九、对治修。谓思惟修习厌坏对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是名对治修。此中闻思所生道、是厌坏对治;出世间道、是断对治;彼果转依、是持对治;世间修慧道、是远分对治。十、身修。十一、戒修。十二心修。十三慧修。如其次第,依根防护,修习三学。当知是名身等修性。十四、少分修。谓思惟诸法、起无常等一一善想,及修所余少分善法。是名少分修。十五、遍行修。谓思惟一切法一味真如。如是修习、名遍行修。十六、有动修。谓勤方便修无相时,于中间起诸有相修。是名有动修。十七、功行修。谓勤方便修无相时,由功用行、无有间缺,起无相修。是名功行修。十八、成满修。谓或依声闻乘,或依独觉乘,或依大乘,一切依已转,得一切法自在。如是修习、是名成满修。
上篇:智现观 | 下篇:修身修戒修心修慧 |
仁王经卷上说五蕴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六大法空、四谛空、十二因缘空,天台智顗注疏时引大智度论,称之为六空。...
僵娑洛
阿育王
成就世间有出没慧
屈霜你迦
应化法身
开斋
资粮道
熏习
八大金刚童子
六诤根法
界趣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佛陀最后的教诲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佛教为何分宗派

受八关斋戒法
什么是成功呢
割十补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