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经论二卷十六页云:论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谓诸萨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为简取大,故须复说摩诃萨言。又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此通诸位。今取地上诸大菩萨,是故复说摩诃萨言。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大日如来之歌三摩地、舞三摩地。即大日如来住此三摩地,变现出天女,以歌咏供养西方弥陀如来,又以舞技供养北方不...禅林用语。又作普天普地、尽十方世界。(一)谓佛法之真理,古今一如而无所不包;又佛法之显现无所不在,举凡草木山河...(术语)四时之一。谓夏期三个月间之安居行也。...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亦高下不同,称八福生处。(一)人中富贵,谓天地所生,惟人...瓶,与瓶同。以瓶之形状似频伽鸟而得名。佛陀以频伽瓶比喻无空之去来,无识之生灭。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谓,譬如有...梵名 Krtya,巴利名 Kicca。又作吉蔗、吉栗蔗、讫栗着。意译所作、造、事。为恶鬼之名。即指起尸鬼。[法华经卷七陀...(术语)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五法立为佛陀三身中之法身。因戒为法身之一分,故云戒身。...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佛言,若有比丘不乐梵行,听舍戒还家。复欲出家,于佛法中修梵行者,应度出家,得受大戒。...禅宗公案名。为唐代百丈怀海禅师藉独坐大雄峰拈提宗门要旨之公案。又作百丈独坐、百丈大雄峰、百丈奇特事。五灯会元...(术语)僧伽Saṁgha之略。译曰和或众。四人已上之比丘和而为众。新译家以为三人已上。智度论三曰:僧伽,秦言众。...子题:父母死比丘不须变服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若父母死,自得舆尸。增一云,爱道无常,佛自共罗云,各扶床一角...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方。常受波斯匿王之命,以妙音、歌舞供养佛陀。 在舍卫国的南...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简单的看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袁了凡改命。这是明代的一位...
一、孙泰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守很有古代贤人的作风。 孙泰的妻子就是他姨的女儿,他姨临死...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是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哪个少年不风流,哪个少女不怀春?食欲,...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底怎样才是正见呢? 迦旃延!世间的人,大多往两个极端走:不...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有怨、恨、恼、怒、烦的负面的情绪,就会真正地导致你身体的严...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多方法以求离苦而得乐。 但是很多时候人又很矛盾的把这个观念...问:从医学和心理学来看情绪,它是自然反应,那么佛法是怎么看待的呢? 答:情绪可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情绪。所谓...
菩萨摩诃萨
【法相辞典】
【菩萨摩诃萨】 p1128
上篇:菩萨见道 | 下篇:菩萨修四正勤 |
(人名)唐婺州乌伤悬(浙江义乌县治)人。一作东阳(浙江东阳县治),傅大士六代孙也。字慧明,号左溪。九岁出家,...
歌舞三摩地
盖天盖地
夏
八福生处
频伽瓶
吉遮
戒身
舍戒成否之相
百丈独坐大雄峰
僧
比丘得舆父母尸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乾闼婆作乐赞佛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图解手淫的危害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