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论十五卷十一页云:等论决择者:谓依八何八若之词,问答决择一切真伪。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能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何所无所得?谓所取相能取相。用何无所得?谓用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无所得?谓为救脱一切有情、令住无上正等菩提。由何无所得?谓由遇佛出世,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何之无所得?谓一切法之无所得。于何无所得?谓于胜解行地,乃至第十菩萨地。几何无所得?谓十一种。一、已生已灭。二、未生。三、现前。四、因力所生。五、善友力所生。六、一切法无所得。七、空性无所得。八、有我慢。九、无我慢。十、未具资粮。十一、已具资粮。如是十一无所得,随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次第应知。如何词,若词亦尔。谓若能无所得,若所无所得,若用无所得,若为无所得,若由无所得,若彼无所得,若于无所得,若尔所无所得。如是一切处、尽当知。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习定苾刍自害证果处】 p1026 西域记九卷十一页云:石室东不远,盘石上,有班采状血染,傍建窣堵波。是习定苾刍自...【依止六处色蕴转】 p0771 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谓依止六处色蕴转。一、建立处,二、覆藏处,三、资具处,四、...(故事)须达长者建立祇园精舍时,虽得唯以己之货财办之,而为使众人植福,亦自乘象而劝化人云。见百缘经六。...见性是见到一切众生普具之佛性,见自佛性者,当下即与诸佛无异,禅家名之为见性成佛。...(山名)为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八十二曰:九华山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顾野王舆地志:上有九峰,千仞壁立,周围二...【成熟方便】 p0666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一页云:云何成熟方便?当知此有二十七种。一者、界增长,二者、现缘摄受...(传说)佛为示三乘解脱同一,分半座于迦叶使坐。见华手经一。...【我胜慢类】 p0648 集异门论五卷二页云:我胜慢类云何?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之种族形色作业工巧财位寿...(一)指声闻乘之四向四果。又作八辈。即须陀洹向(梵 srotāpatti-pratipannaka)、须陀洹果(梵 srotāpanna)、斯...(术语)凡夫习善习恶之是非行动也。释门归敬仪中曰:凡习寄缘。...(术语)界为界别之义明其为极乐之净土,非在秽土之限界者也。...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话,你要忏悔业障,你...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念放下时,五绳顿然断,无拘也无束,自在随自心! 有人问禅师...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家为僧在年龄上有所限制,小于七岁或大于六十岁,不宜出家为僧...作为在家的佛弟子,除了五戒之外,对于子女,应当善尽抚养的教育之责;子女对于父母应该孝顺忠实,不得浪费父母的财...
等论决择
【法相辞典】
【等论决择】 p1119
上篇:等流最胜 | 下篇:等无间缘 |
(术语)三漏之一。无明能令众生漏落于生死不能出离,故曰漏。...
习定苾刍自害证果处
依止六处色蕴转
须达劝化
见性成佛
九华山
成熟方便
佛分半座迦叶
我胜慢类
八圣
凡习
极乐世界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念完《地藏经》,要给一切众生回向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