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须达长者建立祇园精舍时,虽得唯以己之货财办之,而为使众人植福,亦自乘象而劝化人云。见百缘经六。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又作炮,奥。悉昙十二母音之第十也。...子题:死尸、障道、梵天道、圣人道 含注戒本·戒经序:“佛言,僧说戒时,默妄语故,犯突吉罗。言障道者,障于四禅...(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53年成立于北京。该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全称虚空藏求闻持法。又称闻持法。即以虚空藏菩萨为本尊,而为求见闻觉知之事,能长久忆持不忘所修持之行法。此法系...【五种正除遣】 p0267 瑜伽三十一卷十页云:其正除遣,复有五种。一、内摄其心故。二、不念作意故。三、于余作意故...【赖耶缘境】 第八阿赖耶识所缘之境,为根身、器界、种子。即《唯识三十颂》颂文:‘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中的...又作说教师。指解说教法、经义,或混合譬喻、故事而担任教化之人。又至各地从事说教、讲话、演说者亦称布教师,或称...谓净居天之五种印。即:(一)思惟手,微屈小指与无名指,余三指舒散如三奇杖,头稍侧,屈手向内,以食指指颊。(二)善...(术语)六种佛之第六。至究竟即之位,事理皆圆满之佛也(前五佛理圆事不圆)。观经天台疏曰:究竟佛者,道穷妙觉,...【增上戒】 p1314 世亲释一卷七页云:增上戒者:谓十地中,依戒而学;名增上戒。卽诸菩萨所有律仪。于诸不善,无复...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间琢磨、计较是非,鲜少转个方向,省察...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马丁海格博士说:人的性格是基因和环境共同造就的。大家在对号入座...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有一对夫妇,年纪四十岁左右,一直以来就是两个人生活,并没有生下任何子女。 有一天,妻子很高兴...
【我们始终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从前我和其他比丘同住,但感觉不太对劲。于是我逃离群众,远离比丘与沙弥们,...
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然,饱受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是把尘事看轻些,生...
须达劝化
【佛学大辞典】
上篇:劝化帐 | 下篇:劝门 |
无热,梵名 Atapa,巴利名同,音译阿答波、阿陀波、阿答和。又作不热天、不恼天、无恼天、不烧天、无熟天、无烧天。...
燠
说戒默妄是障道法
徒弟
中国佛教协会
求闻持法
五种正除遣
赖耶缘境
布教师
五手
究竟佛
增上戒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性格决定身体的健康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推荐】【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推荐】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