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如炷与焰,展转生烧。又如束芦,互相依住。唯依此二,建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若诸种子、不由熏生;如何转识与阿赖耶有因缘义。非熏令长可名因缘;勿善恶业与异熟果为因缘故。又诸圣教、说有种子、由熏习生;皆违彼义。故唯本有、理教相违。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名)Mātaṅgi,摩邓伽之女声。...将来弥勒佛成道时的道树。...经律异相卷四十六载,昔有一人死,魂还,自鞭其尸。旁人问曰(大五三·二四四上):“是人已死,何以复鞭?”报言:...(术语)佛之报土殊妙者。无量寿经上曰: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恢廓广大,超胜独妙。赞阿弥陀佛偈曰:妙土...(书名)Hiraṇyasaptati,数论师自在黑作,有七十行偈颂。其时国王赏之以金,故彼以之为名誉,而名为金七十论,或...(公案)僧问云门:杀父杀母,向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甚么处忏悔?门云:露。露者显露,谓遍法界曾无藏匿者,示自...又称卢梅慧戒。西藏前藏地方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前往西康,从公巴饶萨(藏 Dgons-pa-rab-gsal)受戒学...(术语)公案名。尽天尽地悉摄尽于一指头上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俱胝时为实际尼所勘破,愤慨不能措...亦名:张口待饭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张口待饭者,谓饭揣未至,先张口也。”(事钞记卷二五·四○·二○)...(术语)舍邪友而伴正友也。大乘义章十曰:依僧为友,故称归僧。...云何乐?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在这个世间上,这些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那是太多了。大家看古往今来的往生传,特别是那些愚夫愚妇,他什么都不懂,什...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看您讲的VCD,今天能在大佛寺看见您来讲经真是特别高兴。学生有...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藏,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不因...佛陀为了教导弟子去除贪、瞋、痴等习气,制定僧团生活清规,衣食住行必须节俭、朴素。但僧众来自十方,每个人都有不...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快乐,又要开显心性,没有这回事...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中华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这本书在中国...我们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后会问:师父啊!怎么修行啊?这也行,那也行,并不是说要打坐,在那儿闭上眼睛参禅,这才叫...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
【法相辞典】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 p1009
上篇:唯希活命而求出家 | 下篇:唯趣入非将成熟非已成熟 |
云何能取?几是能取?为何义故观能取耶?谓诸色根及心心法,是能取义。三蕴全色行蕴一分,根相及相应相,如其次第十...
摩邓祇
龙华树
鬼鞭故尸
妙土
金七十论
云门露字
鲁梅楚臣喜饶
一指头禅
大张口待食戒释名
归依僧
乐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无禅有净土往生的人太多了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骄傲的孔雀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