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杂语)此是比丘犯重,即时发露,无覆藏心。众僧白四羯磨与学戒法。即非比丘,又不舍离袈裟,仍同大僧共住,故名得...梵语 nānādhimukti-jāna-bala。又作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如来十力之一。即如来如实了知众生种种欲乐...凡三卷。明末清初僧隐元隆琦(1592~1673)撰,性瑫编。又作隐元和尚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隆琦于清顺治十一...信度,梵名 Sindhu。本为西印度古王国之名,后为全印度之泛称。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大五一·九三七上):“信度国周...(1197~1276)梵名 Madhva。印度吠檀多派学者。出生于卡那拉(Kanara)。其学说被视为二元论(梵 dvaita),实则近...(异类)十王经所说十王之第四。司秤罪人罪之轻重者。十王经曰:五官业秤,向空悬,左右双童业簿全,轻重岂由情所愿...【迷苦有十随眠】 p0943 瑜伽五十八卷十一页云:云何迷苦有十随眠?略五取蕴、总名为苦。愚夫于此五取蕴中,起...(1292~1348)元代临济宗僧。明州(浙江)象山人,俗姓徐。字竺仙(仙)。号来来禅子、寂胜幢、思归叟。八岁,入吴...(杂名)半开而将满开之莲华也。秘密念佛抄曰:观音手执未敷莲,作开敷势,即此表示也。...(动物)Khaḍga,又作朅伽,佉伽。译曰犀牛。玄应音义一曰:佉伽婆沙,又作喝伽,皆讹也。正言朅伽。朅音去谒切,...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我教彼悔;彼教我忏。彼我迭为,故曰展转忏悔。”(戒疏记卷一○·一二·一八)...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诗、书法和绘画。40岁时,把以前所习的世间法尽情抛弃,断除酒...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很多角色,有时演学生、商人、农夫、乞丐,有时演文人、官差、...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放下。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问: 无法参与道场或团体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慧律法师答: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 这一段文,印祖告诉我们:一个修净土...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己任,行持不舍昼夜,悲心广度众生。德高望重,...
乐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乐?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心调柔性。总名为乐。
上篇:苦圣谛 | 下篇:苦速通行 |
(喻)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法音,传播得很远。...
得戒沙弥
种种胜解智力
普照国师语录
信度国
玛德瓦
五官王
迷苦有十随眠
梵仙
未敷莲华
渴伽
展转忏悔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顾源居士往生纪
世间有四事不能长久
在轮回里,我们只是一个过于投入的演员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饿鬼问前世因缘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所有一丝一毫之善,皆悉以此回向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