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十五卷十九页云:诸不善业能感受者,应知但感身受;非心。以不善因,苦受为果。心俱苦受,决定名忧。忧非异熟。如前已辩。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欲使代人礼他,则先使代人受自己之礼拜。即传拜也。释氏要览中曰:代礼若此方俗之传拜也。十诵律云:弟子游...一能作小 二能作大 三能作轻 四能作自在 五能有主 六能远到 七能动地 八随意所作 次六和敬而辩八种变化者。...(术语)谓如来所证之法,真实清净也。对于二乘之伪,故云真实,无累不脱,故云清净。法华经如来神力品曰:我等亦自...厌离秽土欣求净土之意。详称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又作欣厌、欣净厌秽、厌秽欣净、厌离欣愿。因三界六道为充满众苦之罪...(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佛应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而说一字佛顶轮王咒“娜莫(归命)缮曼陀勃驮喃(普遍诸觉者)勃琳[合*牛](...(杂语)法华经曰:众圣之王说法教化。法华玄义六曰: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亦可说。...指于凡夫妄情之前,现种种之相。譬如于疑心之前生暗鬼。然在理上,此类物相乃属虚妄不实者,唯因凡夫迷心本来具有“...【八识俱转】 p0078 成唯识论七卷十页云:是故八识,一切有情,心与末那,二恒俱转。若起第六;则三俱转。余随缘合...dunjianzhizheng 8世纪末吐蕃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的论争。顿,一作顿门,以汉地佛教禅宗僧人大乘和尚为代表。渐。...(术语)台家有理具事造之目,法性之理体,自尔具三千之诸法,为理具,依缘造起为事造,山外之正义,依理具之三千而...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古来是有十行并下看书,他一看光翻。咱们看一行,字还没看清楚,他那眼睛一看都是十行。 满清末年的时候,做湖北总...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因为修行慈心,所有瞋恚的心...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死尸,来到这个人的面前。随后又有一鬼追来,忿怒叫骂,说:这...
我们常常说净土法门圆顿,在教理方面,我们要深信一念信心即得往生。在事相上还得要多多念佛,这样理事才能圆融。我...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
地藏法门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教我们(认识)业果。业果的教授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核心的。虚云老和尚讲:...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多善事功德,为什么不见效果。有个人要得了癌症,他就去放生布...
唯感身受业
【法相辞典】
【唯感身受业】 p1008
上篇:唯本有种 | 下篇:唯识性有二种 |
梵语 kavadij-kārāhāra 或 kavalī-kārāhāra, 巴利语 kabalivkārāhāra。四食之一。又作团食、段食、搏食、...
代礼
八种变化
真净
厌欣
身命
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
说法
当情现相
八识俱转
顿渐之争
理具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绝不信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我身有无

不生净土,何土可生
印光大师:杀生吃肉的开示--杀业最碍往生

地藏法门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