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为简虚妄,说实性言。复有二性。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为简世俗,故说实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义无碍智 二法无碍智 三辞无碍智 四乐说无碍智 次八变化而辩四无碍智者。菩萨若能现种种神通变化。则一切见者...(术语)是地涌菩萨称赞法华之语也。天台以此一句证本经明常住。神力品曰: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梵语 pratipaksa。原意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则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梵名 Ekāksara-buddhosnīsa-cakra-rāja-sūtra。凡五卷。略称五佛顶经。唐朝菩提流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位于日本大和奈良县北葛城郡当麻村二上山麓。又称二上山禅林寺。乃真言、净土两宗兼修之寺院。圣德太子之弟麻吕子王...【八言说句】 p0078 瑜伽四十九卷二十页云:何等名为八言说句?谓如是名、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饮食、如是领受...Fuobenzhizheng 7世纪中叶至10世纪下半叶,吐蕃社会外来佛教与原有本教间的相互斗争。7世纪上半叶,松赞干布先...(术语)真言宗所立三种成佛之一。谓一切众生本具两部之曼荼罗而本觉常住也。...教人行善叫做劝,制止为恶叫做诫。如来的教法不离此二门,经藏属劝门,律藏属诫门,诸恶莫作是诫门,众善奉行是劝门...(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亦名:覆疮衣过量戒犯缘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文中不释,制意、犯缘,并同上(过量尼师坛戒)。”(戒疏记卷一...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问: 上班族必须听命于老板、上司,但如果你觉得老板并不高明,心里骂他猪头,对他的意见却还点头称是,那不是很虚...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你闭上嘴巴,苍蝇就永远飞不进来;当你不开口的时候,恶业就不...
有人认为在佛前上供只是表示一种尊敬的心态,并没有实际意义;有人将供佛理解成一种交易,人们向佛献供祈愿,佛收供...
大家看我们师父们,从早晨念经干什么?报四重恩、报父母恩。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然后我们出家了,对他们一点贡献没...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很好,说明你们很精进,还在不断地学习。我们的学习是不间断地...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一味追逐感官享受会...
消灾治病有求必应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
唯识性有二种
【法相辞典】
【唯识性有二种】 p1009
上篇:唯感身受业 | 下篇:唯希活命而求出家 |
梵语 viksepa。心所之名。又作散动、心乱。即心于所缘之境流荡散乱之精神作用。亦即心若无一定,则起障碍正定的恶慧...
四无碍辩
真净大法
对治
一字佛顶轮王经
当麻寺
八言说句
佛本之争
理具成佛
劝诫
总持门
过量覆疮衣戒犯缘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里训练自己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不要把供佛当成一种交易

凡是信佛的人,灾害面前多数都是安全的
本焕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病好的几则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