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是地涌菩萨称赞法华之语也。天台以此一句证本经明常住。神力品曰:“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世尊曰:(中略)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脱书写而供养之。”法华玄义七曰:“口唱真常大法,是真是常,略举二德,我乐可知。而钝者读文犹自不觉也。”同释签曰:“真是常德,净是净德。既有常净,岂无我乐?故云二德可知。钝者读文犹自不觉者,不觉此经具足四德,谬判法华。不明常住,以是而言,古今咸钝。”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胎藏图像中遍知院之菩萨。在胎藏修法如来身会中虽结诵此尊之印明,然大日经卷四密印品中并...【三种福因智因】 p0203 瑜伽三十六卷五页云:云何福因?云何智因?略说应知福因智因,总有三种。一者、于福于智能...子题:二家、法轮、力轮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僧祇,若入王众,不得誉毁军阵射术。应云刹利种是上姓,如来应供正...(一)指代表一切菩萨之三昧耶形之真陀摩尼如意宝珠。又称一切菩萨真陀摩尼印。 (二)结显如意宝珠之手印。又作如意宝...指形成佛教教团之出家弟子与在家信徒。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学法尼)、优婆塞(男性在家信徒...依圆教所谈,法身、般若、解脱等三德与空、假、中等三谛之义理、德用虽各相异,然圆融相即,不离一味。一即三,故为...(譬喻)弥陀佛以念力住持极乐国土,譬之鱼母之念持其子也。净土论注上曰:住持者,如黄鹤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持...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木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物名)土制之食器。佛许弟子用之。行事钞下之二曰:律云:大要有二,泥及铁也。释氏要览中曰:佛住孙婆白土村,尔...【绮语罪】 p1295 瑜伽五十九卷十七页云:复次若有依舞而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或俱不依,而发歌...谓于心中想像有形之事物而观之。属于事理二观中之事观,如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十六观皆为想观。 p5452...(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回光返照,不随妄转,这叫正念分明。正念...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十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称为悉达多太子,出了家后,先后跟两位仙人学非非想定及无所有定,知非即舍,舍了...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劝谕,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随任,忆念观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恳...
释迦牟尼佛陀为什么有那样超人的成就,而成为世界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大圣人呢?为什么能受千千万万人民的...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关键在有无相倾,这一...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不知道有宿世的善恶因导致今生这样的善恶果,所以碰到逆境失意...1945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此时,云门禅寺有两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一...
真净大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净 | 下篇:真教 |
比喻诸法之无常与变转。诸法为因缘和合所成,非恒常而不变者,犹如虚而不实,瞬间消失之水上泡。[维摩经观众生品]...
如来铃铎菩萨
三种福因智因
入王众法
如意宝印
九众
非三非一
鱼母
太子瑞应本起经
瓦钵
绮语罪
想观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圣一法师禅七开示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向佛陀学习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