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六卷五页云:云何福因?云何智因?略说应知福因智因,总有三种。一者、于福于智能得能住能增长欲。二者、于福于智善能随顺无违背缘。三者、于福于智先已串习。此中随顺无违背缘者:谓颠倒缘,不现在前,不会遇性。不颠倒缘,正现在前,正会遇性。若遇恶友,倒说福智,或倒作意,颠倒而取;名颠倒缘现前会遇。与此相违,所有白品,当知名为不颠倒缘现前会遇。若于福智能得能住及能增长勤修习障,远离不起;当知是名无违背缘。若诸菩萨,于此三种福智因中,随有所阙;当知不能生福生智。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八不净:初佛在世时,诫诸弟子,乞食自活,少欲知足,不许畜此等物,以其能生贪恋计着之心,染污...为佛教礼仪之一。即围着佛右绕(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千圈,表示恭敬仰慕之意。又作旋绕、绕佛、行道...(术语)梵语若那Jāna,译曰智。般若Prajā,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通为一也。...亦名:僧不差辄教尼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僧不差辄教尼戒二十一。制意有五:初尼来请法意。大爱...(譬喻)五味之第二,台家以喻第二时之小乘教。...【世间因果】 四圣谛可为二种因果,即世间因果与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以苦谛为果,集谛为因;出世间因果以灭谛为果...(杂语)僧服曰衲衣,故老僧曰老衲。戴叔伦诗曰:老衲供茶碗。...子题:破羯磨僧通凡圣、破法轮僧唯俗谛僧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就凡圣二僧明破。 羯磨破者,真 (即圣) 俗 (即...子题:常住、唯佛法可报劬劳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涅槃,以佛法僧三事常住,启悟父母,乃至七世,皆令奉持;乃至...(杂语)佛之言语也。佛语法门经分别佛语非佛语之法门。金刚经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一)又作破安居。夏安居未竟而中途退出之谓。一夏九旬之安居不许外游,若中途退出不能达成圆满者,称为破夏。[四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印光大师校印本)...世间法因为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是赖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律,也常因为受到客观因...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答: 可能你们很多人没听过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中记载的故事: 北方的桥上设有栏杆,那是防止过桥的人不慎...一、选择称名 1. 禅宗 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的地位,以烦惑未断,犹...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皆说无我,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①。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
三种福因智因
【法相辞典】
【三种福因智因】 p0203
上篇:三种无自性性 | 下篇:三种念力强因 |
(地名)Avanti,又作阿般地,阿盘提,頞饭底,阿和檀提。在西印度频阇耶山之古王国。...
八不净
绕佛
智慧
辄教授尼戒制意
酪味
世间因果
老衲
破僧就凡圣分别
比丘供养父母以法开悟
佛语
破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对因果应有的正确认识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知真本有」要怎么去承当呢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印光大师:念佛实修法要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