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四页云:问:何故名俱解脱?答:障有二分。一、烦恼障,二、解脱障。于二分障,心解脱故;名俱解脱。问:若先得阿罗汉果,后得灭定者;彼于解脱障,何等心解脱?有漏耶?无漏耶?有说:有漏。以无漏心、得尽智时,已解脱故。评曰:应作是说:有漏、无漏、俱得解脱。所以者何?解脱有二种。一者、行世解脱,二者、在身解脱。彼未得灭定时,入出定心,不得行世。不行世故;不得在身。若得灭定;入出定心、行世在身。故名解脱。是故有漏无漏二心,俱得解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语)八万四千之法藏也,举大数而言,故曰八万。...为“减劫”之对称。于住劫中,人寿每百年增一岁,从十岁至八万岁之间,称为增劫。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及至...【邪解行】 p0672 瑜伽二十一卷三页云:云何邪解行?谓如有一、虽生中国,乃至广说;而有外道种种恶见。谓起如...【不审听】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不审听者:心散乱故。...【二法速令心住】 p0035 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又有二法,速令心住,得三摩地,清净梵行。一者、忆持久远所作...【非俱有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非俱有法云何?谓无为法。...(杂语)隔生则尽忘前世之事而不记忆也。凡夫不足言,天台六即位中,至观行即之位亦云尔。玄义六下曰:若相似益,隔...【五种居处】 p0261 瑜伽九十九卷十页云:云何居处?谓五居处。一、苾刍居处。二、苾刍尼居处。三、外道居处。四、...喻佛道难行,十人进修中,有九人会退堕。五秘密轨(大二○·五三五中):“于显教修行者,久久经三大无数劫,然后证...(术语)梵语部多bhūta之译。(一)法自未来生相位流至现在位之一刹那也。与现在同义。(二)对于求生而言。即本有...谓如实之佛弟子。据大般若经卷十所载,若人知佛所说一切法虚妄不实,并能知诸法实相,行般若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种功德:第一个,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时候出来,你的心特别的...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行的一度,它是菩萨必须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若不修忍辱行就不...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周安士《欲海回狂》 《观世...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寺内的香火鼎盛。为何有此盛况呢?因为寺内有一位以至...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布施者的发心和对境有种种差异,这就需要去审定考量比较布施的...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 皇帝问: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名玉有,浙江丽水富岭人。师出生第二周,其生父在报喜途中不...
俱解脱
【法相辞典】
【俱解脱】 p0926 显扬三卷十页云:七、俱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及于八解脱,身证具足住。
上篇:根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 下篇:俱生我执 |
(物名)容柄香炉之长方形箱,使导师后之侍者持之。...
八万藏
增劫
邪解行
不审听
二法速令心住
非俱有法
隔生即忘
五种居处
十进九退
已生
真佛弟子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浅谈忍辱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一念诚心的出发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禅师不读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