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八万四千之法藏也,举大数而言,故曰八万。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世第一法应言一心】 p0516 大毗婆沙论五卷一页云: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多心耶?答:应言一心。问:如前已说,未...【眼根】 眼根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是能见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为十二处中的眼处,十八界中之眼界...(杂语)临午斋之时也。午斋时之讽诵,谓之临斋讽经。...(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因舍利弗之问,说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事。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疏一卷,唐憬兴撰。...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乃祈愿时所唱诵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地名)普陀山志一曰:潮音洞在普济寺左龙湾之麓,金沙尽处,岩石丛起沙中。广至亩余,齿齿然不可容足。从崖至洞脚...(术语)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于诸法,佛...为位于庐山峰顶之舍利塔。据传,东晋时,有耶舍尊者,自西域奉舍利来,经庐山时,于峰顶建此塔。名山记:“石峰从山...六十二见者,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尽入六十二见中。 一、本劫本见, 种种无数,尽入十八见中。 ...系百八三昧之一。三昧(梵 samādhi),即心安住于一境之寂静状态。谓入此三昧者,能一一遍见诸三昧,如住山顶,悉...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恶道众生的苦恼是很多很多的,他们很难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狱,恶鬼,畜生世界的众生,他们的身...佛教养生与饮茶有很深的渊源。禅茶的兴起和佛教弟子的需求是分不开的。佛教的修禅之法是利用静坐思考来参透佛经,要...
凡夫众生在整个十法界的缘起定位是什么呢?我们的定位就是一个罪障生死凡夫,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定位。一个生死凡夫为...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了遍计所执的整个过程。这个地方,佛法...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心里便会欢喜,当不顺己意时就不高兴。由于人生不如意者八九...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冬至节后,就把经都包起来,大家一齐进禅堂,打禅七,末了还要...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学佛就是为...
八万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万岁 | 下篇:八万十二 |
(书名)十卷,明宋濂蓍,袾宏集。...
世第一法应言一心
眼根
临斋
弥勒大成佛经
正见
咒
潮音洞
随缘
耶舍塔
六十二见 其四
观顶三昧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妙境法师: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
心律法师:禅茶与养生

五戒十善是学佛的第一班车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生气了怎么办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