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梵名 Kālaruci。意译真喜。西晋译经家。西域人。志情旷放,心怀弘化之志。于武帝太康二年(281,一说太始二年)至...(地名)Āmrapāli,又名Āmrāvati,玄应音义二十二曰:庵罗卫,旧云庵罗树园,即庵罗婆女。以园施佛,仍本为名也...又作原因。谓事物因之而生成者。自佛教之基本教理观之,“因”与“缘”乃万事万物所藉以生成、存在、变化之一切条件...(术语)二种色身之一。是佛之化身也。见三藏法数四。...亦名:尼师坛受舍法、受尼师坛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僧祇,坐具者,此是随坐衣,不得净施,及取薪草盛巨磨。此...【五法摄大觉地】 p0281 佛地经论三卷一页云: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称螺髻梵王,或螺髻梵。曾于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净心诫观法卷上(大四五·八二三上):“德...【佛有二种身】 p0654 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若自性身,若实受用...(术语)谓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诸众。即同闻法之众也。法华文句一曰:释同闻众为三:初声闻,次菩萨,后杂众。诸...(术语)Viśeṣa,胜论六句义第五句义之梵名。旧云别相谛,新云同异句义。百论疏上之中曰:五毗尸沙谛,此云别相谛...六波罗蜜之一,亦即六度中之持戒。...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普贤菩萨行愿赞...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顺缘更多的是逆缘,因为每个...
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讲到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法门,比方说你持戒了,比方说你研究教理了,比方说你修止...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罪,跟你身体一起来了。你的正念生起来...
第一、信不学佛则永远在六道中轮回,不得解脱,此事任何宗教皆办不到。 第二、信学佛须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唯有...很多人的紧张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凡是心不安的时候,应该先去了解心为什么不安?找到原因后,便会发现...
有个朋友炒股,股龄也有几年了,在市场上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算比较深厚了。他自己也经常在一些经济类的报纸杂志上面...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陆陆续续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所谓肉食,病菌尸毒寄生虫。 不论是什么样的肉类,在放大镜的下面都可以看到很多的细菌和寄生虫,这一点和植物完全...
非俱有法
【法相辞典】
【非俱有法】 p0713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非俱有法云何?谓无为法。
上篇:非已灭法 | 下篇:非俱生法 |
【道法忍】 道,即三十七道品。谓观欲界道谛,修此道品,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道法忍。见《三藏法数》。...
强梁娄至
庵罗卫园
元因
化色身
坐具受舍法
五法摄大觉地
螺髻梵王
佛有二种身
同闻众
毗尸沙
尸罗波罗蜜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推荐】行善夹带名利心,便是三途种子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信愿行往生极乐
圣严法师:心里不安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