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二卷十页云:云何现前供养不善?谓想对归依随一天众已;或杀害意为先,或邪恶意为先,建立祠庙,广兴供养业;令无量众、广树非福。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围绕。包围环绕之意。即绕右旋而敬礼,一般多指右绕三匝。据贤愚因缘经卷九载,佛世时,须达长者不知礼拜供养佛...Buhai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一)位于浙江嵊县之北。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所建,号龙宫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敕赐今名。 (二)位于河北正定...(人名)Devaprajā,比丘名。译曰天智。开元录九曰: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阗国人也。...【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p1403 瑜伽二十九卷十五页云: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已具,...(名数)人身有三十六之不净物。涅槃经二十四曰: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净充满。分为三类:一、外相十二:发、毛、爪、齿...禅林用语。提单刀而直入敌阵之意。指禅林师家指导学人,不用智谋策略,舍除一切缓冲之言语,而直接论及问题之核心,...子题:尊者、慧命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毗尼母云,吾去世后,当依波罗提木叉行法。当各各谦卑行之;除去憍慢,安...(故事)出观无量寿经。...禅林用语。随于机宜自由自在转变词锋之语,称为转语。于禅者迷惑不解,进退维谷之际,师家为令禅者颖解,蓦地翻转机...指劝请佛菩萨或召致人众。又称请召、迎请。大日经卷七(大一八·四八下):“召请如本教。”密教中,于修法时召请本...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
一、知苦回头 佛法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展开来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第一步就是知苦,若没有深切感受到邪...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能自控,或许因此而耽搁一生。今总结著邪之因如下: 一、克期...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就是罪,你犯了以后,就会产生罪业,就会创造今生来生痛苦的果...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向比丘们开示:大众应当修习无常观,应当广为流布无常观。修习无常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第十卷阿阇世王受记品记载: 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 一、对于自己的丈夫、...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腑之言,出自北宋宰相张商英之口。张商英(10431121年),四川...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
现前供养不善
【法相辞典】
【现前供养不善】 p0955
上篇:现行不与取罪 | 下篇:现观边世俗智 |
巴利名 Rāmaa-nikāya。又称蓝曼匿派、蒙族派。为锡兰三大佛教派别之一,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一八六四年自下缅甸传...
围绕
不害(ahimsa)
龙藏寺
提云般若
薄尘行补特伽罗相
三十六物
单刀直入
比丘大小相敬法制敬本意
耆婆谏止阿阇世逆害
转语
召请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戒邪淫七步曲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谛观无常契真心
佛说人在临终时投胎到哪一道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