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hai
佛教戒律和行持的一个原则。原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即对一切有生命的物类不加伤害。不害一词最早见于印度的《广森林奥义》,“奥义书”列为再生族(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种姓)断灭轮回的五种解脱方法之一。耆那教特别重视不杀信条,谓在一切生命中都有着灵魂,因此不害是信徒“正行”之一。佛教沿用这一概念,但视植物为“非情”,不作为不害的对象。《大乘广五蕴论》说:“云何不害?谓害对治,以悲为性。谓由悲故,不害群生,是无瞋分,不损恼为业。”说一切有部列为“大善地法”之一,小乘把杀人列为出家比丘四波罗夷戒(四重禁戒)之第三。按戒律条文规定,不杀的对象只限于人类;法相宗视不害为“善法”之一。大乘因强调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比小乘更重视不害的思想,故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要求做到身口意三业无犯,并在显教菩萨戒的十重戒(十波罗夷戒)中列杀生为首条。不害也是在家佛教徒必须遵行的五戒和沙弥的十戒之一。现代的印度甘地继承了这种不害的思想,构成他非暴力主义的哲学原则,认为不害不仅是“一切生命的原则”,也是“人类的基本法则”。(黄心川)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处所圆满】 p1020 如生圆满中说。 二解 瑜伽三十卷六页云:云何处所圆满?谓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山谷...为日本天台真盛宗总本山。位于滋贺县大津市北隅。山号戒光山。草创于推古时期,其后最澄、源空加以兴建,遂成为敕愿...(一)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位。又称七方便位、七贤、七贤位、七加行位。分别为: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善业叫做白业,故善业所感的果报,叫做白报。...复次云何于诸法中法善巧?云何义善巧?云何文善巧?云何词善巧?云何前际后际密意善巧?如是五问随顺经中所说诸句,...子题:下行坐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其(诃责羯磨)行法中,(被诃责人)威仪坐处,未明所在;准僧残中,下行坐也...(名数)律家所谈,乐语他误人,乐说邪见人,口软心恶人,少作多说人之四种人,常当远离也。...原指象中之殊胜者,比喻菩萨之威猛能力。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大一四·五四七上):“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而...(杂语)心地观经三曰: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名数)转依从所得之位,分为六种:一,损力益能转,三贤资粮位与四善根加行位之转依也,此位未断种子,未证真如,...(术语)梵语优婆塞Upāsaka,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雨宝陀罗尼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大多数人想不到这些情况其实是邪淫造成的。 1、衣食住行: ...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师委托,《净土》杂志编辑部一行人员,专程前往苏州灵岩山寺,拜会明学长老。长老德高望重...我说我回到美国,回到台湾,却不知道向何处是回?又向何处是去?应该回到哪个地方?又去到哪个地方?因为我原来是从...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们修行,当然在三宝当中主要是积功累德。积功累德每一个人的因...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号离开,今天则是一九...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乘的空观的确是有所不同。他们...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
不害(ahimsa)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八正道(aryastangika-marga) | 下篇:常乐我净(nitya-sukha-atma-subha) |
(杂语)对于同道者言之也。楞严经曰:佛告阿难: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
处所圆满
西教寺
七方便
白报
善巧
诃责羯磨威仪坐处
四种恶人
龙象
慈父
六转依
清信士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下功夫
圣严法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