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世俗正见】 p0510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九页云:云何世俗正见?答:意识相应有漏善慧。此有三种。一、加行得。二、...指华严经。顿是顿教,大是大乘教。华严经是佛初成道时,对顿入之菩萨而顿说大乘之教法。...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忆念法者,清人被谤,取洗无因。既是无学,理非故犯。须僧忆念,用息诤情,故曰也。”济缘记...(术语)大法会也。为佛事而会多众也。般舟赞曰:一一大会随人入。...(名数)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一切智者有五种相】 p0015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二页云:世尊!一切智者相,当知有几种?善男子!略有五种。一者...巴利名 Khuddaka-nikāya。意译小部。或意音合译为小尼迦耶。乃南传巴利文五部经之第五。又作屈陀迦尼柯耶。系集辑...凡十卷。作者不详。今存一、二、三、四、六、十等六卷。内容叙述日本三井园城寺(又称寺门)长吏及高僧之事迹,与天...(异类)旧云嫉妒女,又曰怒神。恶鬼名。即起尸鬼也。演密钞五曰:遮文荼者,此是夜叉趣摄,能以咒术厌祷害于世人,...指常与无常。常,梵语 nitya,又作常住(梵 nitya-sthita),为“无常”之对称。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恒常不变,...(譬喻)喻五欲之可畏也。杂阿含经四十三曰:多闻圣弟子,见五欲如火坑。中阿含经五十四曰:欲如火坑,我说欲如火坑...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佛顶首楞严咒...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弃了王位,就做一个出家的沙门,他的法号叫作法藏。在古时候,...我们常常无意中把世界过于美化,或者把世界过于丑化,其实世界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每个人的本来也就是那个样子。当我...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诚为不可。损物命而全人命,宜若无罪焉。不知贵人贱畜,常情...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谋略。职场中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 众生志性无定,这个志...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定慧的关系,就能够善巧地超越三...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增长。 二、为僧者的使命要住持佛...
根本智与后得智譬喩差别
【法相辞典】
【根本智与后得智譬喩差别】 p0924 世亲释八卷二十页云:次当显示根本后得譬喩差别。如人正闭目;是无分别智。即彼复开目;后得智亦尔。应知如虚空,是无分别智。于中现色像,后得智亦尔。初颂显示二智差别,其相可知。如虚空者:譬如虚空、周遍无染,非能分别,非所分别;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遍一切法一味空性,故名周遍。一切诸法、所不能染;故名无染。自无分别,是故说名非能分别。亦不为他分别行相,是故说名非所分别。如是应知无分别智,譬如虚空。现色像者:譬如空中所现色像,是可分别;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是所分别,亦能分别。
上篇:根本无分别智有三种 | 下篇:根本智后得智所断随眠差别 |
(Sanskrit)古印度之标准语文。又称天竺语。即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北传佛教圣典所用之语文。属印欧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