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时爱心解脱之对。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之称。不退动于烦恼,解脱烦恼之系缚,故名。...(术语)摈斥恶比丘而治罚之也。此有三种:一摈出,从本处驱出之,待彼忏悔乃许还来。二默摈,一切之人不与之交语。...【悎寤瑜伽】 p0947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悎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凡四卷。略称北藏目录。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下诏南京与北京分别写录、翻刻大藏经,是为南藏、北藏。大明三藏...断除了贪嗔痴等诸烦恼之后,才能证悟至高无上之真理。...(人名)Devarakṣita,译曰天护。商主名。见阿育王经九。...【摧折枝条】 p1298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摧折枝条者:下地善法,由彼断灭,不增长故。以无常想所缘,显示无常想...一角仙,梵名 Eka?rvga。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之仙人名,亦为佛本生事迹中之名。又作独角仙人。谓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术语)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人名)Jiva Jivaka,又曰耆婆,时缚迦。译作固活,能活。良医名。...指置放贤圣遗骸之棺椁。以贤圣之威德犹龙,故称龙龛。景德传灯录卷一马鸣大士章(大五一·二○九下):“付法已,(...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物。作为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太子,...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那...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 净界法师答: ...
修行人要求一生事办,疾出生死,只有念佛法门。因为念佛一方面是仗自己的信力、愿力、净行之力。另一方面更加有阿弥...问: 有一位女居士,因为婚姻失败,十分痛苦,不想活下去,决心要厌离娑婆,一心求往生,要求法师和居士们为她助念...每年到了夏天,就是升学考试、求职考试等最热门的季节,大家应该用平常心来面对每一次考试,不要把考考考变成了烤烤...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有两个男人,一个富可敌国,但身体羸弱,另一个身强力壮却贫困潦倒。 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两...
苦等诸智为得清净因
【法相辞典】
【苦等诸智为得清净因】 p0848 瑜伽七十三卷六页云:问:苦等诸智、世尊说为得清净因。若苦等智,于苦等谛,分别苦等;应成有相。若不分别;苦等诸智,便非是有。彼无有故;云何能得毕竟清净?答:由无相智增上力故;于诸谛中,极善清净通世出世分别智生。即名已断所断烦恼。其无相智,是苦等智因;正能断灭所断烦恼。于此因中,假立果名。即假说此为苦等智。是故无过。
上篇:苦与我合五喩 | 下篇:持种依 |
(术语)谓灵鹫山释迦如来说法华经之会坐。...
不动解脱
摈治
悎寤瑜伽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断惑证真
提婆落起多
摧折枝条
一角仙人
十戒
耆域
龙龛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诚实的商人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能够这样念佛,一定可以了生脱死
绝食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圣严法师《用平常心应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