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六无为之一。生于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粗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为。...(动物)又作忧承伽摩。鸟名。译曰高行。起世因本经二曰:优禅伽摩,隋言高行,鸟名也。异译经本曰:忧承伽摩,此言...【般罗底木叉】 p094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十六页云:如说:具寿!我今当说般罗底木叉。汝等谛听。此中何法...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经名)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阿难问佛吉凶。佛答持戒是吉,犯戒是凶。并问答杀生恶意之果报...断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职位)代亡人指挥后事,总主领丧事者。...【诳】 p1297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为欺誷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诳者:谓为惑...肘,梵语 hasta,乃印度古代度量长度之单位。据俱舍论卷十二载,七麦为指节,三节为一指,横布二十四指为肘。又大唐...(术语)比丘尼当守之八法也。百夏之比丘尼当礼初受戒之比丘。不得骂比丘。不得说比丘之罪及其过失。当从大德之僧受...(流派)教派名。起于印度。与释迦牟尼同时。或云为佛教之支派。耆那者,胜者之意。能起脱一切世苦之谓也。教祖大勇...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开始不期而至。虽然作为一名净业行人,对这个皮囊乃至这...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净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请师长。...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将它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未有见效。请问法师是弟子不恭敬,还是方法不对...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呼吸,只专注在阿弥陀佛圣号上? 大安法师答: 专修净土的人静...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座法、念多少遍咒子、诵多少卷经...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
苦与我合五喩
【法相辞典】
【苦与我合五喩】 p0847 显扬十四卷九页云:云何与苦合故?谓引五喩、皆不顺理。何以故?若言苦与我合者;不应如两木共合。有不摄出离性过故。亦非如有情与木共合。有出离过故。亦非如火与薪共合。有性坏过故。亦非如衣与染色共合。于我体上,如白净色,少分亦不可得故。亦非如心心法合。何以故?心是能取,与此同缘一境等,可名相应。于我无此义故;不顺道理。又由观见未曾见义、及彼因缘;又复观见未曾受义、及彼因缘;名谛善巧。谓从昔来、未曾了见苦集二谛、及彼因缘;从昔已来、未曾了见未曾经受灭道两谛、及彼因缘;此中显示出世智自体,及彼障断胜利;是名谛善巧。
上篇:苦计为乐见 | 下篇:苦等诸智为得清净因 |
(界名)灵鹫山者,释迦如来报身之净土也。法华经寿量品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
不动无为
优禅伽摩
般罗底木叉
大明三藏法数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断惑
主丧
诳
一肘
比丘尼八归敬戒
耆那教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