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314~366)东晋学僧。陈留(河南开封)人,或谓河东林虑(河南彰德)人,俗姓关。字道林,后从师改姓,世称支道人...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术语)色界四禅天之第四,最高处也。新译经论中谓之第四静虑。...(一)梵名 Bodhi-manda。又作菩提道场、菩提场。指中印度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之金刚座上佛陀成道之处。[旧华严经卷一...(名数)一相应缚。诸烦恼缚彼同时之心心所法,使于所缘不得自在也。二所缘缚。惑缘境有毒之势力,缚此所缘使不得自...(术语)智度论五十四所谓,示者为示人之好丑善不善,应行不应行也。如生死为丑,涅槃为好,分别三乘,分别六波罗蜜...比丘于住处煮食,称为宿煮。戒律禁之,若犯则称宿煮罪。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二之一(大四○·二○二下):“食界...谓上根之人,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通,无始无终,非浅非深,不有不空,无法不备,无处不通。是故一处证入,则一切处...【优波尼沙陀】 资中,此云尘性,以观尘性空而得道故。亦名优波尼杀昙。...(术语)五蕴之一。在俱舍为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在成实为五根五境四大之十四,在唯识为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佛名)妙喜世界之阿閦佛,译作无动佛。维摩经阿閦佛国品曰: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夫修善福臻,为恶祸徵,明理晈然,而信寤者鲜。既共生此...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 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菩提心...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具出世之相故】。我这里还要给大家说...请合掌,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果报的种类。 果报的种类有三种...当时佛陀在世时,有位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害死了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自立为王后不久,知道弑父的罪报后,开...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我们每一个人...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魂蒙尘。蒙尘的灵魂,就像一面蒙尘的镜子,让你看不清自己,迷...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生死。我们现在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在无量劫轮转的过程...
苦计为乐见
【法相辞典】
【苦计为乐见】 p0847 大毗婆沙论八卷十四页云:若苦乐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见苦所断。问:何谓为苦?答:诸有漏法。问:何缘外道,计彼为乐?答:愚于少时适意事故。如疲暂息,寒暂得暖,热暂得冷,饥暂得食,渇暂得饮;便作是念:我今受乐。然诸蕴中,有少分乐;如量而取,亦非颠倒。外道于中,增益而取,同究竟乐,故成颠倒。此中取劣法为胜见取摄者:显彼自性。取苦苦等,为妙乐故。见苦所断者:显彼对治。见苦谛时,永断彼故。余如前说。问:何故取苦为乐,名为见取?取无常为常,非见取耶?答:取苦为乐者,一向取劣法为胜,故名见取。取无常为常者,非一向取劣法为胜,故非见取。以常法中,胜不胜法,同为一聚,如虚空非择灭,是无记故;不名胜法。复有说者:于诸蕴中,有少分乐。由观彼故;取苦为乐。名为见取。非诸蕴中有少分常,可观彼故,取无常为常,亦名见取。所以者何?色等五蕴,剎那性故;体虚幻故;暂时住故;临灭坏故。如说:云何灭时法?谓现在法。故取无常为常住者,名边执见;不名见取。
上篇:苦灭圣谛 | 下篇:苦与我合五喩 |
前言三业,兹明须净。盖业为系缚,系缚是苦。欲离苦本,当离系缚。离系缚者,谓离所依。所作即业,故当息业。业息系...
支遁
生般涅槃补特伽罗
第四禅
道场
二缚
示教利喜
宿煮
一证一切证
优波尼沙陀
色蕴
无动佛
【大藏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慧律法师《楞严经重点提示》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宽容的故事

痛苦和外境没有关系,是自己内心生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