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1、真心和妄心。真心是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心,真净妙明,离一切的妄想;妄心就是虚妄的心,常起妄念而生种种的境界。...(1604~165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江苏吴江松陵人,俗姓俞。号箬庵。二十四岁,受磬山之天隐圆修所启发,依南涧理安...子题:佛不入羯磨僧、破法轮僧必须假佛、羯磨摄僧法故不假佛、法轮竞化故须假佛、僭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假佛明...(杂语)文殊司一切如来之智慧,无相之智德不染着法,故胎藏界之文殊,左持青莲以表之。能断烦恼,故金刚界之文殊,...【住果补特伽罗】 p0663 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住果补特伽罗?谓住四果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二...(名数)谓大小乘各经律论也。...为印度古代外道所执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过去而起之分别见解。即针对不死(一说为所事之天)之问题,自己并非如实...子题:墼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断干枯草木;若于生草木上曳材曳竹,正篱障;若拨墼石,若...(名数)是华严宗所判之十宗也:一、我法俱有宗。此立有我法二种之宗也。夫佛以无我为通理,而在佛教中立有我,故谓...又名暖位,此位将发见道之无漏智,先生相似之解,如火之将发,先有暖相,故称暖法。俱舍论颂疏说:此法如暖,立暖法...【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 p0669 法蕴足论一卷五页云: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能利自他,亦能广利。何等名为二...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当少吃。以不在家亲杀为定章,庶...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曾有...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题在《药师经》的前面,就赞叹...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
悎寤瑜伽
【法相辞典】
【悎寤瑜伽】 p0947 瑜伽二十四卷一页云:悎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悎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
上篇:般罗底木叉 | 下篇:现法乐住 |
【随顺教】 p1366 瑜伽二十八卷五页云:云何随顺教 ?谓所说教,无倒渐次。...
二心
箬庵通问
破僧假佛分别
文殊所持青莲华与剑
住果补特伽罗
三藏
不死矫乱论
坏生种戒开缘
贤首十宗
暖法
成就二十四法邬波索迦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专一念佛之章程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能令世与出世间圆满的药师法门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