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谓生活行为受染污。对出家之“离染”而言,在家即称行染。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沙弥得度条(大四八·一一三七中):“三...谓顶上磐石。以速除顶石,比喻生死危急,当速求解脱。心地观经卷五(大三·三一三上):“精勤修习,未尝暂舍,如去...【善清净言教相】 p1146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诸言教、是一切智者所说。如言涅槃寂静。如是等类、是名善清净言教...谓眼不见色,耳不闻声,鼻不嗅香,口不取味,身不触细滑,意不妄念,也就是不为外境所动心的意思。...谓世间一切悉以苦为自性,无安稳之法,故称无安。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名物)因十六执金刚,或十六大天等,而建十六旒之幡也。...(人名)Gāngādevi,女人名。译曰河天。父母祷恒河之神而得之,故名。于般若会坐受佛之授记,出大般若二十卷,小...【五相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p0289 摄论三卷二页云:修此诸地,云何可见?谓诸菩萨、于地地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由...【遣虚存实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遣虚存实识为第一种观法。即以为此心之境,是遍计所执...【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 p0782 成唯识论三卷三页云:法有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阿赖耶识、...(术语)出世五食,又九食之一。出家行人,由解脱惑业之系缚,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资养诸根。故称解...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一群鹿在春天的旷野中奔跑。没有水源,天空的日头正变得越来越炽烈,每一只鹿都感受到内心那种干渴的焦灼如火焰般在...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是没有常住的。凡夫的心深受感受...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门被喻为空门,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遁入空门? 佛法说四...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个人对...
(第一讲) 各位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吉祥。因缘非常殊胜,今天又跟大家一起来学修,特别是今天的缘...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者等诸位比丘多次登门化缘,并以偈颂开导他: 恶道深如海,乱...
问: 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文章,您说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弟子有疑问如下,《华严经》说...
帝释窟
【法相辞典】
【帝释窟】 p0890 西域记九卷二十二页云:舍利子门人窣堵波东行三十余里,至因陀罗势罗窭诃山。(唐言帝释窟也)其山岩谷杳冥,花林蓊郁。岭有两峰,岌然特起。西峰南岩间有大石室,广而不高。昔如来尝于中止。时天帝释以四十二疑事,画石请问。佛为演释,其迹犹在。今作此像,拟昔圣仪。入中礼敬者,莫不肃然惊惧。山岭上有过去四佛座及经行遗迹之所。东峰上有伽蓝。闻诸土俗曰:其中僧众,或于夜分,望见西峰石室佛像前每有灯炬,常为照烛。
上篇:毒螫语 | 下篇:要名施 |
(术语)不疑惑也,闻法信而不疑也。...
行染
顶石
善清净言教相
外无为
无安
十六旒幡
恒伽提婆
五相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遣虚存实识
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
解脱食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渴鹿的故事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佛为什么说无相

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