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迷界之万象差别。众生之所作业,由因生果,因缘果报实有不虚;可分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类,总称诸...法相宗立“所薰”之条件有四种,称为所薰四义。所薰,为“能薰”之对称,两者互成薰习之义,惟能薰为主体,所薰为客...诸法实相之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称无分别法。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一○上):“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五蕴名色所摄】 p0279 瑜伽六十六卷十页云:复次应知五蕴,名色所摄。所以者何?由彼彼处,增长可得;手块等触,...体大、相大、用大。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不增不减,毕竟常在;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具...【率尔生觉非证我因】 p1033 显扬十五卷十七页云:论曰:率尔生觉,非证我因。何以故?错乱觉心,率尔而起,现可得...(术语)一类之机缘也,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也,碧岩四十六则评唱曰:古人垂示一机一境,要接人。【又】一机关也。...(杂语)面容圆形,故云轮。大般若经三百八十一曰:世尊面轮其犹满月。...又作卞城王、变性王、变城王。为冥界十王之第六。据预修十王生七经、地藏十王经等所举,亡者在冥途中,于六七日(即...【四分三量】 量是认识作用,量果是认识作用的结果。识体四分,亦有量证的作用。例如以尺量布为喻。以尺量布,尺是...又作现在佛。僧侣尊称帝王之语。据林间录卷上所引欧阳修之归田录载,宋太祖初临幸相国寺,至佛像前,问可拜否,僧录...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
清朝末年,江苏常州天宁寺有位冶开老和尚童真出家。这位老和尚在天宁寺十四岁就站在凳子上敲大鱼,还是个小沙弥呢!...印光大师(1861~1940),陕西郃阳人,从小即跟兄长读儒家书籍。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就是衰败,就是调零、就是不幸。其实,此念差矣!同是描写老,...
一、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从培养慈悲心的观点出发,佛陀希望我们要不杀生;从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财富出发...印造经典:以印造佛所讲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圣贤大德的一切善书。佛教是佛对九法界众生的教育,其教典使我们见贤...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涵容一切,才能成就德行的广大。容包括的范围很广:对于别人的过失要能宽容...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寻到道生长老,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容易打妄语;有时修行人为了名闻利养,也会打大妄语。例如自...
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
【法相辞典】
【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 p0782 成唯识论三卷三页云:法有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阿赖耶识、何法摄耶?此识唯是无覆无记。异熟性故。异熟若是善染污者;流转还灭,应不得成。又此识是善染依故。若善染者;互相违故;应不与二俱作所依。又此识是所熏性故。若善染者;如极香臭,应不受熏。无熏习故;染净因果,俱不成立。故此唯是无覆无记。覆、谓染法。障圣道故。又能蔽心,令不净故。此识非染,故名无覆。记、谓善恶。有爱非爱果及殊胜自体,可记别故。此非善恶,故名无记。
上篇:阿那波那念有五种修习 | 下篇: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 |
(堂塔)帝释天讲堂名。在须弥山顶喜见城外之西南角。于此论人中之善恶。俱舍论十一曰:外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
诸有
所薰四义
无分别法
五蕴名色所摄
三大
率尔生觉非证我因
一机
面轮
变成王
四分三量
见在佛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天宁维那十六岁,功夫相应付饭债
欲全孝道,当修净业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五戒的精神与实质
印经可得五种福报

【推荐】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推荐】品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