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十五卷十七页云:论曰:率尔生觉,非证我因。何以故?错乱觉心,率尔而起,现可得故。如于女身,起男子觉;于男子身,起女人觉;杌、起人觉;人、起杌觉。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摩怛履迦藏】 p1336 显扬二十卷十四页云:复次佛世尊以十一种相,显了分别开示诸法;是名摩怛履迦藏。云何名为十...(术语)虚妄而不真实也。楞伽经三曰:无垢虚伪妄想习气。无量寿经下曰:虚伪谄曲之心。...谓若道若圣行。于过去未来现在。苦能永断。能弃舍。能变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隐没。此复是何谓八支圣...(术语)与迁化同。转教化于他土之义。又为迁转变化之义,谓命终之变也。无量寿经下曰: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即于八识(眼识心、耳识心、鼻识心、舌识心、身识心、意识心、末那识心、阿梨耶识心)外,加上多一识心(一切一心识...八种能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的禅定,因它是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做胜处,即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有色...(传说)西域记八谓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怅望。同俦谓曰:汝何忧?曰:...【近事律仪有缺减受】 p0822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四卷一页云:问:颇有惟受三归,成近事不?为有律仪缺减,成近...(名数)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之人其业行之浅深有上中下之三类:一、上辈,舍家弃欲而为沙门,发菩提心,一向念...(术语)圣道与净土之二教也。唐道绰一代教之判释也。...【龟藏支】 p1391 瑜伽十九卷七页云:谓如有一,依初静虑,舍三恶寻。所谓欲寻、恚寻、害寻。又能弃舍初静虑地诸善...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有这个勇气、有这个能力,在五浊恶世完成...1、烧香拜佛 求签问卜 祈消其灾 求满其愿 某些居士,专门喜欢拜庙请香,祈求佛菩萨保佑,或是消除某些具体的灾障,...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150g、花生米150g、莲子10粒、桂圆肉20粒、核桃仁5...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微笑而立。 修行者不解其意,再问该如何修行?和尚提起布...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有一天,女仆心血来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
(第一讲) 前言: 佛法的流传,主要是要有人来讲,有人来弘,这样才能使佛法的正义在这个世间,让更多的有缘能够得...
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析,我们用财富来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
率尔生觉非证我因
【法相辞典】
【率尔生觉非证我因】 p1033
上篇:梵行求 | 下篇:细相现行障 |
(地名)又作佉罗提耶,山名。...
摩怛履迦藏
虚伪
趣苦灭道圣谛
转化
十识
八胜处
波吒厘子城缘起
近事律仪有缺减受
三辈
圣净二教
龟藏支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推荐】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居士学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观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抑制我们的怒气

宏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